渾濁者,並非稠密之謂。同一湯也,望去非黑非白,如缸中混淆之水。同一鹵也,食之不清不膩,如染缸倒出之漿。此種色味令人難耐。救之之法,總在洗淨本身,善加作料,伺察水火,體驗酸鹹,不使食者舌上有隔皮隔閡之嫌。庾子山論文雲:“索索元真氣,昏昏有俗心。”是即渾濁之謂也。
物有賦性,不成穿鑿為之。自成小巧,即如燕窩佳矣,何必捶覺得團?海蔘可矣,何必熬之為醬?西瓜被切,略遲不鮮,竟有製覺得糕者。蘋果太熟,上口不脆,竟有蒸之覺得脯者。他如《尊生八箋》之秋藤餅,李笠翁之玉蘭糕,都是矯揉造作,以杞柳為杯[木卷],全失風雅。比方庸德庸行,做到家便是賢人,何必索隱行怪乎?
上萊之法,鹽者宜先,淡者宜後;濃者宜先,薄者宜後;無湯者宜先,有湯者宜後。且天下原有五味,不成以鹹之一味概之。度客食飽,則脾困矣,須用辛辣以振動之;慮客酒多,則胃疲矣,須用酸甘以提示之。
蹄膀一隻,不消爪,白水煮爛,去湯,好酒一斤,清醬油杯半,陳皮一錢,紅棗四五個,煨爛。起鍋時,用蔥、椒、酒潑入,去陳皮、紅棗,此一法也。又一法:先用蝦米煎湯代水,加酒、秋油煨之。又一法:用蹄膀一隻,先煮熟,用素油灼皺其皮,再加作料紅煨。有土人好先掇食其皮,號稱“揭單被”。又一法:用蹄膀一個,兩缽合之,加酒,加秋油,隔水蒸之,以二枝香為度,號“神仙肉”。錢察看家製最精。
1:“鬢”字下部換“者”字
戒單
學問之道,先知而後行,飲食亦然。作《須知單》。
豬用最多,可稱“泛博教主”。宜前人有特豚饋食之禮。作《特牲單》。
火候須知
戒穿鑿
海[1]
豬肚二法
洗刷之法,燕窩去毛,海蔘去泥,魚翅去沙,鹿筋去臊。肉有筋瓣,剔之則酥;鴨有腎臊,削之則淨;魚膽破,而通盤皆苦;鰻涎存,而滿碗多腥;韭刪葉而白存,菜棄邊而心出。《內則》曰:“魚去乙,鱉去醜。”此之謂也。諺雲:“若要魚好吃,洗得白筋出。”亦此之謂也。
凡魚、肉、雞、鴨雖極肥之物,總要使其油在肉中,不落湯中,其味方存而不散。若肉中之油,半落湯中,則湯中之味反在肉外矣。推原其病有三:一誤於火大猛,滾急水乾。重番加水;一誤於火勢忽停,既斷複續;一病在於太要相度,屢起鍋蓋,則油必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