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鑒:我用贗品換國寶_第12章 第012章中規中矩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說到這個蔣徒弟朝宋紫薇豎起大拇指:“不得不說大蜜斯的眼力奇特啊,來人上來就問大蜜斯,藍田玉的行情如何,明顯看錯了材質,錯把翡翠當作藍田玉,開口就一萬八的收買代價。”

“這類碗筷大多用於明朝年間小兒的滿月禮和滿歲禮,材質是白銀的材質冇錯,雕鏤手東西備必然的工藝水準,總的來講冇甚麼大的忽略,但它的亮點也乏善可陳啊。”

我沉默不作聲來到軒寶齋的攤子,來到那硬紙錦盒跟前。

整塊把件的大小剛好能握在手掌心中,呈相則是笑麵彌勒佛手握元寶的外型,翡翠材質質地晶瑩剔透,是一塊滿綠的翡翠料子,在明朝年間被稱之為佳品翠的料子,也就是現在翡翠市場上所說的玻璃種料子。

我看天氣漸黑,直接指出題目地點,就是那彌勒佛的脖子上兩條刻薄的頸紋。

我也冇掖著,把收來的那套銀質碗筷拿到檯麵上,供宋紫薇和軒寶齋的幾位徒弟觀賞。

蔣徒弟俄然麵色一振,下認識扶了扶眼鏡鏡框:“小哥你說這話甚麼意義?”

“小哥,你找到的這套銀質碗筷還是具有必然的保藏意義,銀碗的底部有明白落款,東西是明萬曆的冇錯,也是當年商船上打撈上來的物件,這類格式的碗筷比擬較淺顯的瓷碗體積略藐小了一圈,並且碗筷周身所雕鏤的雕鏤是童男童女、小魚小蝦的斑紋。”

我這話一出,現場幾小我麵色頓變,特彆宋紫薇的笑容俄然生硬。

我把彌勒擺件放入錦盒當中:“明朝佳品翡翠的料子,且雕工做工儲存品相一流,放在金陵朝天宮起碼兩萬的估價代價,前提是朝代、料子、品相缺一不成環境下,但這件彌勒佛……”

“品相題目?吳岩你說甚麼?”宋紫薇指著錦盒中躺著的彌勒佛:“也就彌勒佛的邊沿位置有纖細的摩痕和擦痕,不細心看底子就看不出來,這些底子算不上甚麼大題目,你不會是怕輸當場耍賴的吧?”

蔣徒弟趁便考起我的估價知識。

我冇有辯駁蔣徒弟的批評,“中規中矩”這個詞在古玩場上實在就是個貶義詞,說白了就是冇亮點、冇太大代價的意義。

我持續詳確察看手把件的環境,把它湊到耳邊迎著風向測聽一番,耳邊隨之傳來次次的聲響,近似螞蟻在細沙上爬動的動靜。

“蔣徒弟,你不感覺這兩條頸紋有題目嗎?平常我們所看到的彌勒佛,大多都是一條頸紋,而你們收上來的彌勒佛有兩條。”

“小哥你是不是看出題目來了?能不能進一步細說?”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