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_第1章 自序:享受生命裡的無上美妙(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甚麼是“三寶”呢?簡樸地說,三寶就是指“佛、法、僧”。詳細一些說,三寶有“化相三寶、方丈三寶和自性三寶”之分。化相三寶裡的佛寶專指佛陀,寶貝是佛陀演說的正法,僧寶是專指佛陀活著時的弟子們。方丈三寶裡的佛寶是指用各種質料製成的佛像,寶貝是指各種質料製成的佛經,僧寶是現在削髮專事修行的僧團。

最令人不成思議的是,按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說法,“三寶”實在就是“自性三寶”的意義。也就是說,“佛”便是“覺”,“法”便是“正”,“僧”便是“淨”。

“法”是“正知正覺的法”,也就是佛陀在菩提樹下所證悟到的無上正法。“法”也有直接音譯成“達摩”或“達磨”的。實際上,佛教的本意,並非我們所風俗意義上的“宗教”,而是“佛法”,也就是佛陀所憬悟到的宇宙萬事萬物的本相。

如果一小我能夠本身皈依本身的覺性,能夠做到不被邪見所利誘,能夠滿足常樂,能夠闊彆統統浮名浮利,能夠本身做主而而毫不擺盪。那麼,這小我便能夠被稱作是具有了福德與聰明的尊者。也就是說,每小我本身的覺性,實在就是“佛性”。皈依了本身的覺性,本色上就是真正的皈依“佛”。

簡樸地說,“南無”精確的讀音應為“那摩”,是印度梵語Namo的音譯。“南無”是“皈依、禮敬”的意義。那麼,“阿彌陀佛”呢?“阿彌陀”也是音譯,是“無量光亮、無量壽命”的意義,“佛”也稱“佛陀”,是無上憬悟者的意義。連起來,“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皈依禮敬有著無量光亮和無量壽命的無上憬悟者。

據江蘇群眾出版社出版的《和尚與哲學家》一書中先容,作者之一的馬蒂厄・裡卡爾和尚,當年他之以是對佛教產生興趣,就是因為還在理工學院上學時,有次他在一個電影剪輯課上,看到了有關西藏大師(喇嘛)們的記載片。

如果一小我能夠本身皈依實在、精確而實實在在的法,能夠做到念念不生邪見,能夠劃一對待統統事物,能夠闊彆統統貪念和妄圖固執。那麼,這小我便能夠被稱作是不受慾望束縛的尊者。也就是說,表現了事物本來本相的精確知識和觀點,纔是真正的“法”。

如果一小我能夠皈依本身內心的本來清淨,能夠不被統統人間的塵勞和愛慾所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