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經_第105章 荊芥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荊芥的炮製體例首要有淨製、切製和炮炙等。淨製是將荊芥藥材撤除雜質、殘根及泥沙,洗淨,晾乾。切製是將淨製後的荊芥切成段,以便於煎煮和有效成分的溶出。荊芥的炮炙體例較為多樣,常見的有炒黃、炒炭等。

弁言

抗炎抗菌:荊芥的抗炎感化顯著,其所含的黃酮類、揮髮油等成分能夠按捺炎症介質的開釋,如按捺白細胞介素 - 1(IL - 1)、腫瘤壞死因子 - α(TNF - α)等的產生,從而減輕炎症反應。在炎症模型嘗試中,賜與荊芥提取物後,炎症部位的腫脹程度較著減輕,炎症細胞浸潤減少。荊芥還具有遍及的抗菌感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紅色念珠菌等多種細菌和真菌均有按捺感化。其抗菌機製能夠與粉碎細菌細胞膜的佈局和服從,滋擾細菌的代謝過程有關。荊芥的抗炎抗菌感化使其在醫治傳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方麵具有首要的利用代價。

炒黃是將荊芥段置熱鍋內,用文火加熱,不竭翻動,炒至大要微黃色,取出晾涼。炒黃後的荊芥,其氣味更加芳香,可加強祛風解表的感化。炒炭則是將荊芥段置熱鍋內,用武火加熱,炒至大要焦玄色,內部焦褐色,噴淋淨水少量,燃燒火星,取出晾乾。荊芥炭具有止血感化,與荊芥生品的服從有所分歧。分歧的炮製體例會竄改荊芥的化學成分和藥理感化,臨床利用時應按照詳細病症和用藥需求挑選合適的炮成種類。

荊芥的花也極具特性,其花序為聚傘狀,多數輪傘花序構成頂生穗狀花序,長 2 - 13 厘米。花萼管狀,長約 6 毫米,具 15 脈,外被短柔毛,內麵無毛,喉部有紅色長柔毛,萼齒 5,三角形,後齒較大。花冠紅色,下唇有紫點,外被紅色柔毛,內麵在喉部被短柔毛,冠筒極細,長約 7 毫米,自萼筒內突然擴大成寬喉,冠簷二唇形,上唇短,長約 2 毫米,寬約 3 毫米,先端具淺凹,下唇 3 裂,中裂片近圓形,長約 3 毫米,寬約 4 毫米,基部心形,邊沿具粗牙齒,側裂片圓裂片狀。雄蕊 4,內藏,後對較長,花絲扁平,無毛,花葯 2 室,被微柔毛。花柱絲狀,先端近相稱 2 裂。小堅果卵形,幾三棱狀,長約 1.7 毫米,褐色,有小點。花期 7 - 9 月,果期 9 - 10 月。

醫治皮膚病:荊芥在皮膚科疾病的醫治中利用遍及。對於風疹、濕疹、蕁麻疹等皮膚瘙癢性疾病,荊芥具有傑出的祛風靜癢服從。常與防風、蟬蛻、苦蔘等藥物配伍,如消風散。荊芥能夠通過調度機體的免疫服從,按捺過敏反應,減輕皮膚炎症,從而減緩皮膚瘙癢症狀,促進皮疹減退。在醫治瘡瘍腫毒時,荊芥可與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藥物配伍利用,如仙方活命飲,以達到消腫止痛、解毒排膿的目標。荊芥的抗炎抗菌感化有助於防備和節製瘡瘍部位的傳染,促進傷口癒合。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