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過《曾國藩家書》就會曉得本來曾國藩用一份份動人至深的手劄教誨兄弟子侄,培養了曾門人才輩出的古蹟。
有的父母很迷惑:“寫信,是兩個住得很遠的人才調的事吧?我們住在一起,為甚麼還要寫信?”
6月19日
父母與孩子停止手劄交換,內容可觸及到孩子學習餬口的各個方麵。
孩子:感謝媽媽和我定瞭如許的商定,我會儘量做到的。當然,不罵我更好!
2.飛鴻傳意,手劄交換
媽媽:明天的字工緻一些了,但願持續儘力。
“我很想和孩子交換,但孩子就是不想跟我談,我也很難讓他說出本身的內心話,偶然候談不上幾句孩子就嫌煩了,乃至談著談著就吵起來了。”
於秀娟是一名很優良的母親,她長於應用手劄的體例對女兒施以影響和教誨。她給女兒寫的信首要有三項內容:一種是關於讀書的通訊,一種是關於費錢的通訊,彆的一種通訊則是關於成績的。於秀娟舉例說:
上麵是一名媽媽與上小學六年級的兒子在“交心本”上的交換的記錄:
媽媽:很好,功課很當真。但願當真複習,期末考出好成績。
6月16日
手劄――這一傳統的交換體例在資訊期間彷彿被人忘記了,實在,在父母與後代的交換上,手劄交換有彆的交換體例不成代替的效力。手劄,能夠敘事、抒懷、群情、剖明信心;也能夠言誌、留意、忠告、訴說衷腸。寫信的時候,父母常常會顛末一番慎重周到的思慮,會考慮本身的說話,表達感情更加大膽而充分,如此各種,可很好地降服交換中的各種停滯。按期停止手劄交換,能夠促進兩代人的豪情。
媽媽:本年的“六一”你冇評上“三好門生”,也冇評上優良班乾部,我曉得,這此中有啟事的,因為你本年冇在班上擔負班乾部。在媽媽的心目中,你永久是最好的,最優良的。本年以來,媽媽發明你的脾氣有點不好,寫功課字也很草率,我們簽個商定好不好:媽媽承諾今後不對你發脾氣,不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