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吳商婦(晚清女首富周瑩傳)_第73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朱清雲拱手道彆:“進一次安吳堡實在不易啊!”

這一天,三原縣衙新到任不久的縣太爺聽完師爺關於孟店村災情自救環境彙報後,手摸下巴說:“冇想到我還真藐視了平時把錢當命看、要錢不要命的地主財東們,這回能慷慨解囊,大風雅方掏銀子幫助哀鴻修房規複活產,這太陽真是從西邊出來了。”

“周胡氏帶著兩個孫子度日,分開村人庇護,怕連一天也過不平穩。”師爺說,“周胡氏是個聰明的老太太,費錢消災買民氣,確切不簡樸。”

“少夫人用甚麼代價供應山西、寧夏、青海等地?”

“都是老客戶,在代價上我天然要一視同仁,遵循當前行情,儘能夠予以優惠了。”

“此一時彼一時嘛,朱掌櫃看看老天爺的臉,就會明白掌櫃和伴計們,為啥不會同意按上一棉季那樣把紅利讓人了!”

冇過幾天,一個自稱是華榮營建坊的大掌櫃名叫秦傑的人,找到了周胡氏,說他到孟店村周宅做過實地勘察,願承包周宅改革孟店村重修工程。

“以機謀私,三原縣太爺真是無孔不入呀!”周瑩苦笑著說,“我不知魚管家是不是和彆人簽了合約?若簽了,三原縣太爺如從中作梗,周家老宅和孟店村的重修工程就費事了!”

世人舉杯齊聲說:“為少奶奶心想事成乾杯!”

“少夫人另有多少可供調劑?”

棉田裡,難以看到棉絮飛白的氣象,此時的周瑩第一次感遭到了冒險的代價。市場棉花代價在短短兩個半月內上漲了三次,由最後的每擔皮棉五兩一錢,一下漲到九兩七錢。一年前王堅建議收買進的十萬多擔棉花,除供應西路老客戶外,七萬一千擔的囤積量,使周瑩眨眼間獲得了三十二萬六千多兩的紅利。與此同時,西安秦風棉花行的店主、大掌櫃朱清雲卻麵對著空蕩蕩的棉庫頓腳說:“我們為啥要早早兜售完庫存呢!”

“搞了半天,他不看圖紙就想攬活,想當白日鬼騙錢呀!”周胡氏說,“把屋子交這類人蓋,不可,決不可。”

“像上一棉季合作一樣,由秦風棉花行代少夫人將三萬擔庫存轉手,利潤分紅仍按二一添作五如何?”

朱清雲又一次想到了周瑩,他想再碰碰運氣。上一個棉花季候,周瑩不是幫忙我處理了因在代價決策上失誤形成供貨不敷的困難嗎?上一棉花收買季候裡,周瑩收進了十萬多擔棉花,按她的發賣渠道,是絕對冇法全數脫手的,如果能讓她再來一次網開一麵,用她庫存的積存棉花,彌補一下我庫房的空虛,既可解她壓倉,又可減緩我缺貨構成的壓力,我將像上一棉季一樣,分給她紅利的一半。因而,他冒雨過了渭河,進了安吳堡。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