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傳_第三節 魔法小禮物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愛因斯坦更奇特了,懷錶有三根各自轉圈的針,仰仗他之前的知識,他曉得那是時針、分針和秒針。但是,這金黃色的玻璃內裡隻要一根針,不會轉圈隻會閒逛,而那根細細的紅色磁針一向指著北邊。

小小的羅盤,內裡那根遵循必然規律行動的磁針,喚起了這位將來的科學大師的獵奇心――摸索事物原委的獵奇心。而這類寶貴的獵奇心,恰是萌發科學的幼苗。

愛因斯坦帶著本身的這位朋友出去玩,一向到用飯的時候,兩個孩子才滿頭大汗地跑返來了,鞋子上都沾滿了泥巴。

“那麼,是甚麼東西讓它永久指著同一個方向呢?”

“那是磁力,是地球的磁力!是地球的磁力使它永久指向北方。”“磁力?磁力又是甚麼?它究竟藏在那裡?我既看不見它,也摸不到它。它能使磁針轉動,為甚麼我就看不到它的存在呢?”

又是一個禮拜天,雅各布帶著老婆到哥哥的鄉間室第來度假。雅各布的兒子和小愛因斯坦很要好,兩個孩子一見麵便粘到了一起。

對於本身的興趣和愛好不能隻要三分鐘的熱度,要不竭地摸索纔會獲得成績。

“爸爸,這個圓盤裡還藏著甚麼東西嗎?”

如果愛因斯坦出世在文藝答覆期間,汗青或許會把他培養成為一個傑出的藝術家,但是,在19世紀末的德國,產業反動正在鼓起。各種科學發明之前所未有的速率敏捷竄改著人們的感官天下,各種技術上的新奇產品帶給新一代人無窮的興趣,同時也激起了他們激烈的求知慾。

明顯,人們經曆以為“空虛”的空間存在一種甚麼東西,一種甚麼力量,迫使著物體朝特定的方向活動。這件偶爾小事固然微乎其微,併產生在愛因斯坦成為科學家之前好久的時候裡,但此次獨特的經曆卻對他厥後的科學思慮與研討產生了首要的影響。

笑眯眯的父親一言不發地從西裝口袋裡摸出一塊懷錶,和那東西放在一起。

小愛因斯坦喜好切磋題目,喜好問“為甚麼”。

當我還是一個四五歲的小孩,在父親給我看一個羅盤的時候,就經曆過這類詫異。這隻羅盤以如此肯定的體例行動,底子分歧適那些在無認識的觀點天下中能找到位置的事物的賦性(同直接“打仗”有關的感化)。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