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父已對聖元帝的悟性歎爲觀止。一個蠻夷草寇出身的土天子,竟在無人點撥的環境下悟出這般精美的馭人之道,委實不簡樸!開天辟地頭一名聖君?他還真有這個潛質!
建國之初,他連朝廷機製該如何運作都搞不清楚,隻好啟用一多量漢臣,勉勉強強把魏國撐起來。但新的題目又接踵而至,甚麼琅琊王氏、陳郡謝氏、汝南袁氏、蘭陵蕭氏……各有各的秘聞,各有各的地盤,養著私兵,當著權臣,若非戰亂中折損絕大部分氣力,差點就把他架空。
關父聞聲皇上舒爽至極的笑聲,還當邊關傳來捷報,正暗自回想哪處剋日頻發戰事,就見皇上龍行虎步,頂風而來,尚未坐定便道,“依朕看,節製相權可分而化之。”
“非左、中、右之分,而是權柄之分。正所謂術業有專攻,丞相不是說讓專職部尉措置朝事嗎?那便讓專職的來,兵、刑、戶、工、禮、吏,誰精於此道就掌管此項。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丞相再全知全能,總有不善於之處,而他手底下那些人雖唯他馬首是瞻,但若把丞相的權力攝取一部分,朕覺得無人會反對。而丞相恐會抗擊,乃至朝堂震驚,故朕欲把軍權這塊伶仃分出去,重設一個部尉,由朕親身掌管,以便彈壓全境。之前是一個大餅一人吃,其他人等捱餓;現在是一個大餅大家有份,除了本來拿餅那人,誰會往外推?隻怕不會推拒,還會爭得頭破血流。附議的聲音垂垂多了,朕倒要看看王丞相能不能頂得住,敢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而聖元帝這位弟子則更加特彆。你為他想很多,做很多,他一定會感激你,反倒有能夠心存間隙,暗中防備。最好的體例是指導他往精確的方向走,讓他本身認識到該如何掌舵。待目標達成,他龍心大悅、自傲不疑,彆人也就安然無虞。
今後在趙家,她自是想如何過就如何過,誰擋了路,她也不去對於,隻一腳踢開便罷,當真是好鋒利的手腕,好開闊的格式。
“恰是。早前已有左中右三分,那麼朕就因循舊例,也來一個三分,每一分各有專司,詳細如何排布還需帝師、太常和諸位愛卿詳談再定;又把軍、政二權豆割,各開一府,今後管政不成涉軍,掌兵不成攝政,互為掣肘。”聖元帝腦海中已有了新的官僚體製的雛形,而在這個彆製之下,天子的權力會爬升到頂點。屆時他想如何鼎新就如何鼎新,無人能停滯他的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