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之崛起_外蒙獨立始末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蘇聯也不再承認中國對外蒙古具有主權了。蘇聯於1941年4月13日同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並且兩邊頒髮結合聲明說:為了保護兩國的友愛乾係,蘇聯包管尊敬“滿洲國”的國土完整和不成侵犯;日本包管尊敬“蒙前群眾共和國”的國土完整和不成侵犯。如許,兩個本來都屬於中國的國土竟然成了蘇日之間罪過的買賣了,這是蘇聯交際史上很不但彩的一頁。對此,重慶的百姓當局外長王世傑曾慎重聲明“絕對不能承認”,他誇大說:“《蘇日中立條約》,對於中國絕對無效。”

蔣介石在大陸垮台、退到台灣後,對斯大林冇有遵循《中蘇友愛聯盟條約》的條目感到氣憤,並以蘇聯違約為由,在結合國狀告蘇聯,這就是所謂的“控蘇案”。當時固然大陸已經易手,但在結合國,中華民國仍然具有中國的合法代表權,並且是安理睬的常任理事國。中華民國宣佈《中蘇友愛聯盟條約》見效,從而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結合國對此予以承認。這就是至今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版圖上還包含外蒙古的法律根據。

11月22日以《中國大總統公告》命令打消外蒙古自治,規複古製。同時打消《中俄聲明》和《恰克圖和談》,北京當局在庫倫設立“中華民國西北籌邊使公署”,由徐樹錚部在外蒙古駐防。南邊孫中山護法軍當局亦致電道賀。孫中山還讚美徐樹錚:“徐收回蒙古,功實過於傅介子、陳湯,公論自不成冇!”但是,這類毫不包涵的鐵腕政策卻使中國落空了外蒙古上層王公的民氣,為蒙古厥後的分離埋下了禍端。

早在19世紀的80年代開端,一向覬覦中國國土的沙俄就通過不平等條約不竭在外蒙古擴大權勢,把外蒙視為它的權勢範圍。

自當時起,蘇聯赤軍就一向留在外蒙古。這期間,那些在蘇俄節製下、被剝奪了權力的蒙古上層王公開端覺悟,悔怨分裂中國的行動,紛繁逃到中國要求出兵收回蒙古主權,趕走俄國人。但是蘇聯不竭增加駐蒙軍隊範圍,禁止中國收回外蒙古主權的行動。1921年外蒙的蘇赫巴托在俄國幫忙下,建立君主立憲當局,1924年又拔除君主立憲,建立蒙前群眾共和國。二三十年代一向到四十年代,中國除了內鬨混戰,便是抗日戰役。耐久陷於內鬨的中國,一次次地喪失了收回蒙古主權的機遇。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