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國後,淩鴻勳在20年代曆任上海交通大學傳授、代理校長、校長等職;20年代末至40年代,曆任鐵道部和交通部技正;隴海、粵漢、湘鄂、湘桂、天成、寶天鐵路或路段工程局(處)長兼總工程師、辦理局局長;交通部次長、代理部長以及中心設想局設想委員等職。1929年起前後主持修造了隴海、粵漢、湘桂、寶天、天成、津浦、廣九鐵路等首要支線,賣力開辟了西北地區的公路乾道,成為繼詹天佑以後國人本身修建首要鐵路的又一前驅。
其次,淩鴻勳還非常正視嘗試與練習。淩鴻勳充分熟諳到了這兩個環節的首要性,是以在經費困難的環境下,仍千方百計地擴大分習、實驗用的設備與儀器。門生顛末內容豐富、情勢多樣的練習、嘗試練習,不但實際知識更加穩固,並且脫手與辦理才氣也獲得了極大的加強。
固然淩鴻勳在交通大學任校長的時候不及三年,但是,他給交大留下了極好的學風和校風。為了感戴他對母校的進獻,在21世紀,上海交通大學包兆龍圖書館內還掛著他的滿身遺像;台灣的交通大學也定名一座大樓為“竹銘館”,一小我工湖為“竹湖”,並在圖書館內特辟“竹銘記念室”,專門擺設他的著作、條記及各種記念物,並塑鑄銅像建立此中。
值得重視的是,農業水利委員會的建立,表白了農業被宋哲武提到了一個相稱首要的位置。
實業推行指導委員會主任,則由現在還在歐洲的李如娟擔負。
農業水利委員會的首要任務,是在太原行署和綏遠、表裡蒙大力推行先進農業技術,開開荒地,興建水利,大力增加糧食產量。
該到處長由孫思榮擔負,副處長兼總工程師由山西寧武人,英國倫敦大學采礦專業畢業,現任任山西大學傳授的王憲擔負,副總工程師是畢業於日本秋田礦業專門黌舍的閻錫珍擔負。
再次是鞭策學術研討。1921年起黌舍的科學研討開端鼓起,學術氛圍突然加濃。
如1926年,受孫中山先生喪事籌辦處拜托,停止幾種水泥、石料及三合土的機能闡發及比較研討,以供製作中山陵選用。還和中國工程學彙合作為無錫利農磚瓦廠停止產品機能測試事情。化學實驗室受江蘇實業廳拜托,實驗研討爪哇運來的酒精可否摻入國酒,以充飲料等。在建校三十週年記念活動中,停止產業展覽會,除征集合外機器及儀器外,還另鋪小鐵路一條環抱校園一週,用小機車牽引幾個小車廂行駛,每天觀光者達二三萬人,實開當時民風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