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出於對沈括的芥蒂,慕容複並不以為非得由他沈括來擔此重擔。蘇軾是汗青上出了名的大嘴巴,他的文章也一樣比沈括的文章有更大影響。想到這,慕容複不由悄悄一笑,低聲道:“喬兄莫非不知,我恩師與沈括早已反目?”扭頭見到喬峰一臉驚詫地望著本身,他又幽幽補上一句。“沈括其人慣會捕風捉影無中生有,我恩師方纔擺脫監獄之災,我可不想因為我的一句偶然之言又扳連了他。”
種諤退兵後不久,伐夏之戰情勢急轉直下。因夏人收縮防備的戰略安插恰當,深切敵軍要地的宋軍後勤輜重屢遭攻擊,各路宋軍因後勤不繼而敗退,喪失非常慘痛。十一月末,高遵裕所率環慶、涇遠在靈州遭受大敗。宋軍五路合圍之勢被破,幾路雄師隻得一退再退。伐夏之初,宋軍原定打算乃是五路雄師合於橫山毀滅西夏,可終究在軍事上獲得的服從卻僅僅隻是占據了銀、石、夏、宥諸州和橫山北側一些軍事要點。
“是!”鄧百川如釋重負,這便翻開地窖下去提人。
慕容複說地如此有掌控,喬峰必須有空啊,當下跟著慕容複去見地了。兩人走了一段,竟是進入了一處燒燬的農宅,下了閣樓來到地窖旁。鄧百川與公冶乾俱已守在地窖邊,見到慕容覆呈現,鄧百川頓時鬆了口氣,上前稟報:“公子爺,從昨晚開端就無聲無息了,會不會死了?”
“那為何……”喬峰不解。
宦海上的事,喬峰公然一無所知;“筆墨獄”的可駭,他更是懵懂不明。但是“一日為師畢生為父”的事理喬峰還是懂的,蘇軾既已與沈括翻臉成仇,再勉強慕容複與沈括交友倒是陷他於不義了。“話雖如此……實在可惜了慕容賢弟這一身好本領……”
但是,軍事上的得勝直接導致了交際上的弱勢。元豐五年正旦,大遼天子耶律洪基遣蕭福全等來汴京名為朝賀,實際倒是怒斥大宋違背慶曆和議無端挑起戰役,並表示倘若宋軍不退兵,遼國亦不憚起兵為西夏張目。大宋迫於遼國壓力,又無法償還了占據西夏的部分地盤。自此,宋軍的伐夏之戰實際已以失利而告終。
慕容複可不是喬峰這類對宦海端方一無所知的江湖草澤,沈括口稱“本官”又稱他為“助教”,那是明擺著用他正四品的官銜壓他從九品的官銜。隻是,慕容複又怎會吃他這一套?隻見慕容複“嗬嗬”兩聲,幽幽道:“實際出真知,沈大人可有興趣切身上陣試上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