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增補版)》全7冊_第一章 朱高熾的勇氣和疑團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方孝孺?您說的是阿誰滅了十族的方孝孺?

天子是個高危職業

之前說過,他的封地在山東樂安,而太子朱瞻基在南京(按還是例,太子守南京),隻要死訊傳出,太子必定會從南京解纜,所需光陰很長,而他卻能夠安閒不迫地安排好兵士等著太子的到來。

大臣們目瞪口呆。

回顧之前的艱钜光陰,朱高熾感到很多,說著說著竟流下了眼淚。

關於這一點,史料上有很多分歧的記錄,有的說朱高煦攻擊太子隻是傳聞,實際上太子是接到喪報後安閒趕到都城的,有的說朱高煦是冇有籌辦好,比及太子疇昔了纔派兵出去埋伏的。

這類的事情在以後的汗青中比比皆是,每看及此,不得不為中國人的聰明而讚歎。

我們終究也隻能獲得一個必定的結論:

路途遠近是客觀究竟,隻要報信的人不是在路上紮了帳篷,睡個幾天幾夜,樂安的朱高煦必然會比南京的朱瞻基更早曉得動靜。當年冇有電話、電報,也冇有飛機,你就是想破腦袋,也找不出朱瞻基比朱高煦更早曉得死訊的來由和體例。

另有一種說法就比較駭人聽聞了:

究竟證明,這個彆態癡肥的大瘦子確切是一個仁厚寬人的天子,在他那肥胖殘疾的表麵下是一顆並不殘疾的暖和的心

在我看來,這些都是天子的本分事情,而真正能夠表現朱高熾的寬仁並給他留下不朽名聲的,是如許的一件事:

韶華逝去,大浪淘沙,這兩個曆經磨練的人毫不但僅是他的部屬,也是他的朋友。

他登上皇位後,立即命令開釋還在牢房內裡對峙學習的楊溥同窗,並將其召入內閣。此時楊士奇和楊榮已經是內閣成員。明朝汗青上最強內閣之一――“三楊”內閣就此構成。

在當年那場驚心動魄的鬥爭當中,無數人叛變了他,背叛了他,隻要這兩小我在他極度困難的環境下,仍然忠厚地跟從著他,楊士奇自不必說,蹇義固然為人低調,卻也一向在他身邊。

但此時一個題目呈現了,固然大師都曉得內閣是天子最為信賴的機構,其權力也最大,但因為這些內閣成員僅僅是五品官,要讓那些二品尚書向他們低頭確切是很難的。

大臣半天賦反應過來,答道:“齊泰有一個兒子,當年隻要六歲,以是免死,被罰戍邊。黃子澄冇有後代(後得知,黃子澄有個兒子當年改姓逃脫,後被赦免)。”

底下的大臣們又是一片目瞪口呆,鴉雀無聲。

他任命楊榮為太常寺卿,楊士奇為禮部侍郎,金幼孜為戶部侍郎,同時還擔負內閣大學士。如許本來隻要五品的小官一下子成了三品大員,辦起事情來也就便利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