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增補版)》全7冊_第十八章 掃除一切腐敗者!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在統統的罪過中,朱元璋最仇恨貪汙,這也是能夠瞭解的,每當他想起那本該發給本身父母的賑災糧食被官吏貪汙、導致父母餓死的景象,就會忍不住咬牙切齒,這些人個個該殺!

朱元璋反貪極嚴,不免有冤獄呈現。有一個名叫諸士吉的糧長,芝麻大的小官,被人誣告,連同兩個兒子一併被定了極刑。太祖赦令:凡官方待罪有冤者,非滾釘板不勘查問。諸士吉八歲的小女兒,身板還冇長成,就展轉在釘板上為父兄請命。誣告者原想把諸家男丁一網打儘,冇承想年方八歲的女孩子硬是有如此誌氣!釘板上傷重不治,諸家的小女人究竟是死了。鄉親們隻要哀思地把她的像供在曹娥廟裡,好使先人祭拜。

兩邊衝突一步步進級,終究達到頂點。道同抓住了惡霸羅氏兄弟,朱亮祖竟敢動用軍隊包抄縣衙,強即將人犯給搶了出來。並且還向天子上奏,彈劾道同一大堆罪行。

不過他並不是最後一個。而後,當廷打死大臣這一明朝奇特的征象就此持續了下去。終明一朝,很多直言大臣都被這類極度的科罰打掉了性命。

而後,朱元璋對待贓官貪吏的態度越來越峻厲,他締造了一個以往封建統治者想都不敢想的政策,即規定淺顯百姓隻要發明贓官貪吏,便能夠把他們綁起來,送京定罪,並且路上各查抄站必須放行,如果有人敢反對,不但要正法,還要連累九族!這在中國法製史上是絕無獨一的。

因為朱元璋的人生哲學恰是:要麼不做,要麼做絕。

朱元璋非常不睬解,為甚麼這些人飽讀詩書,以所謂“朝聞道,夕可死”為人生信條,卻在當官以後成了“朝獲派,夕敗北”。

他要締造一個真正純潔的王朝,一個官員們大家廉潔、百姓安居樂業的王朝。以是他儘統統儘力去實現這個胡想。

應當說,朱元璋的某些政策製定和履行呈現了題目,官員貪汙的主因當然是他們本身的犯警行動,但官員報酬太低、朱元璋肅貪伎倆過於暴躁,也是首要啟事之一。

這類環境的呈現就是因為官員被殺的太多,冇有人乾活了,朱元璋固然勤奮,但也不能代替統統的官員。因而他締造瞭如許一個戴極刑、徒流罪辦事的軌製,詳細操縱體例是,官員犯法,判了極刑,先拉下去打幾十板子,就在官員給傷口塗藥、估計本身小命不保的時候,牢裡俄然來了小我,不管死活地把受罰官員拉出去,塞到馬車上,送到各個衙門去措置公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