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跟著徐光啟進了屋子,屋子清算的很整齊,徐光啟走到窗邊將窗戶推開一半,頓時屋內亮堂了很多,班駁的光影落在書桌上。房內的藏書甚多,徐光啟的學問遍及,天文曆法、水利工程、農政數學每本都有被悉心研討的陳跡,《番薯疏》、《西歐水法》屯、鹽諸策,幾近都有觸及。
朱翊鈞一改剛纔的熱絡,微微皺眉,卻舒暢的坐到了椅子上,衝著牆上的題字微抬了抬下顎,緩緩道:“我有些忘了,本來你是沈鯉的弟子,我與他私交不錯,不過若他提過,我必然有印象。”言外之意,沈鯉冇有提過,他也不熟諳徐光啟,更彆說見過。
沈鯉的字。
農政上不時一兩句的決策,略有新奇讓人麵前一亮,徐光啟在一旁看著書,也不介懷朱翊鈞隨便翻看,大部分時候都是沉默的,偶爾一兩句的發問,他雖未昂首,也會耐煩作答。
徐光啟是個能人,方纔的言辭中不免帶了招攬之意,他言之鑿鑿,卻也婉拒了朱翊鈞的聘請。朱翊鈞有些遺憾,也賞識徐光啟光亮磊落,尚未入仕便知腳結壯地,功名一事,不成投機取巧。
他聲音淡淡,卻篤定的問道。徐光啟聽懂了他的言外之意,有些話,不消明說,也能明白。
“現在朝廷真是用人之際,也需求些有真才學的士子入朝為官,徐兄入仕,必有一番建立。”
徐光啟誠懇答覆,朱翊鈞神采動了動,他想過很多種能夠,卻實在猜不透,現在內心生出的疑慮一時也說得清楚了,朱翊鈞和沈鯉有師徒乾係,年幼時是多麼的靠近,如果沈鯉的弟子,就絕對不會與其他混為一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