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便是三皇子的生母趙妃了,孃家是江南一個冇甚麼背景的七品小官兒,要不是人長得都雅又生了三皇子,是千萬冇有機遇坐的上這個妃位的。
這個天下在祖師奶奶看來有點奇特,好似是比本來的阿誰天下先進了很多。這具身子是嶺城鄉間一個鄉紳的女兒,本來是與嶺城內一家富戶的少爺訂了親的,後鄉紳不測身故,產業便被宗族內的元老把持了,原身這個蜜斯反倒是過得很不快意。
開打趣,這較著是在選儲君啊!做不成皇後做個太後莫非不好嗎?
原身方纔結婚便成了笑柄,在王家固然有王老爺護著,但是王夫人周氏對她不是非常愛好,加上王老爺畢竟長年在外,她在府中竟還經常要受下人的氣。
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與原身仳離。
說著爪子伸向了祝寧嬋的眉間,一堆影象便湧入了她的腦海。
……
趙妃隻感覺心頭堵了一團氣,上也不是,下也不是。要說真的發落了也不成,畢竟現在這個祝寧嬋的確是三皇子的最好挑選。比她身份好的冇有祝家有錢,比她身份差的還是冇有祝家有錢,說白了不還是為了三皇子的‘大業’嗎?
說完還冇等祝寧嬋答覆便將爪子搭在了她的手腕上:“你瞧。”
她隻是帶在身邊教誨, 常常會讓德王爺佳耦進宮來看看,或者也偶爾允了小文傑回王府住上幾日。
眼瞧著趙妃還要喝第二口茶,祝寧嬋開了口:“娘娘不是有話要同民女說嘛?您是不是忘了要說甚麼了,冇乾係的,要不民女先去鳳禧宮,您甚麼時候想起來了,甚麼時候再傳喚民女也是一樣的。”
“喲,祝家女兒真是好教養,甚麼時候本宮還未說話,便輪到你發聲了?”趙妃重重的撂下茶杯,麵上有一絲紅暈,應當是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