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不是糧就是鹽,減三損二,遮諱飾掩地就把疏漏給弄平了。
還是早點兒跳出阿誰火坑比較好……江菱漸漸地寫完了那封信,又封好讓人送了歸去。方纔把信送走,內裡便有一名侍女出去,道:“小主,萬歲爺請您到前邊去一趟。”
畢竟王夫人……
但那位侍女卻冇說,康熙到底是甚麼事情找她。
傳聞賈璉是代替父親返來祭祖的。他在都城裡掛的是虛銜,平時冇甚麼事情可做,在接到王子騰的垂危以後,便親身解纜前去江南,想要探探金陵的風聲。
客歲這個時候,林黛玉也是在信裡提到了北靜王,滿滿的三頁紙。
不過這些事情,應當是康熙天子來操心的。
這事非同小可。
在宮裡住著,有康熙天子不時照看,確切――冇有甚麼不好的處所。
而林黛玉本身,也真正地籌辦要出嫁了。
“過來見見你阿瑪。”康熙對她說道,“恰好你阿瑪有事要找朕稟報,數百裡緊趕慢趕地到了揚州。你們總該有一年冇見了罷,趁著這個機遇,好好說說話。梁九功,跟朕出去。”
江菱模糊猜到了一些甚麼。
而他們走的渠道,恰好與皇商薛家有關。
那封複書裡,江菱字斟句酌,從未提到過康熙天子半個字,隻簡樸地寫了本身的景象,又問林黛玉在京裡可安好。不管榮國府或是寧國府,又或是薛產業生了甚麼事情,都臨時不要去插手。如果碰到賈家的幾位老爺,不管是哪一個,都要遠遠地避開,不要去沾手……
從賈雨村的那一樁案子開端,往前推二十年,幾近每年都有一兩起案子是錯判的。固然每年的數量未幾,但一二十年堆集起來,數量便相稱驚人。這還僅僅是查了與薛家有關的案子,而與薛家無關的,則更是不知凡幾,連本地主管刑獄的官員都看不下去。
上個月林黛玉搬出園子之前,王夫人和賈母便已經在動手籌辦婚事,與薛家做一門親,等林黛玉搬出大觀園,與北靜王定下婚期以後,薛阿姨立即去找王夫人談了談,但願早些把事情給辦了。賈寶玉固然不滿,但彆扭了一會兒,便也冇有再鬨騰。
王子騰和王子勝幾次想撈人,但因為康熙天子人在金陵,不敢有太大的行動。
在天子鑾駕前去揚州的第二日,一個意想不到的人來到了金陵:賈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