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看韓嫣微微皺眉的模樣後,劉彘悶悶的說:“這麼多的兄弟都在封地為甚麼隻要我被留在了皇宮?我當然曉得是父皇為了壓抑栗姬娘娘過分強大的鋒芒以是留下我來製衡太子的,現在我在宮裡已經夠難堪了。”
當然了,讚歎了冇一會兒,隻見小劉彘複又開口道:“以是說不定在不遠的將來我大漢便能橫掃匈奴,不消再靠和親來保護國度的安寧!”
劉彘想了想,站起來一臉天真的看著竇嬰:“我以為……太子哥哥和阿嫣的觀點都對。”
反觀劉彘則清算好了本身的東西,還是一臉冇心冇肺的笑容拉著韓嫣道:“下課了,我們去哪兒玩?”
劉彘想了想:“我大漢建立初期百廢待興,以是高祖采取了丞相蕭何建議采取‘以民歇息,平靜有為’的治國體例。”
世人從速麵向大門膜拜,恭迎聖駕。
竇嬰看了看一臉當真的劉彘,發問道:“膠東王殿下如何瞭解這句話?”
“但是父皇……”劉彘還要開口說甚麼,韓嫣從速拉住他,劉彘轉頭看了看韓嫣有點不解,隻見韓嫣微微的搖點頭,劉彘想了想隻好閉嘴。
“如何?侯府裡也有這些民氣險惡的事情?”劉彘看了看韓嫣無可何如的模樣,獵奇的問道。
景帝看了看這幾個看起來唯唯諾諾的孩子,轉手拿起了《詩經》,漫不經心的道:“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你們幾個默寫一遍《蕩》然後再跟朕說說你們的觀點好了。”
隨後景帝點了劉榮的名字問問他對這篇詩作的觀點,劉榮站了起來左不過就是圍著“不要重蹈覆轍”這個話題侃侃而談罷了,景帝點了點頭,看了看劉彘在那裡當真翻竹簡的模樣,並冇有說甚麼,然後起家拜彆。
劉彘昂首看了看漢景帝,隻見景帝放下了手上的竹簡,麵如冠玉的臉上是淡淡的含笑,一看就表情不錯的模樣,看了看端方的劉榮再看了看活力的劉彘,景帝開口問:“彘兒可知我大漢為何尊道家為國策?”
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這句話跟後代的唐高宗說的“以銅為鏡能夠正衣冠,以史為鏡能夠知興替,以報酬鏡能夠知得失”有異曲同工之妙,並且竇嬰也挺喜好這首帶有鑒戒意義的詩篇,因而剛纔韓嫣和劉彘謄寫的就是這篇詩作,隻不過韓嫣不籌算鋒芒太盛,所謂槍打出頭鳥。
景帝看了看劉彘噘著嘴有些不甘心的模樣微微感喟:“治大國如同烹小鮮,你年紀還小,有些事情你還想不全麵。”說完後景帝放下了手上的竹簡,岔開了話題:“本日朕來是為了看看你們的課業學的如何樣,你們幾個彆想魚目混珠疇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