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李銘調集各部主官,詳細擺設任務。
李銘暴露沉思的神采:"起首,要精確掌控各方的氣力對比。"
這三封信都顛末經心設想,既表達了美意,又隱含威脅。目標是讓三家都對他的態度產生疑慮,從而給他更多的運作空間。
"每一家都有本身的上風,"李銘闡發道,"但也都存在致命的缺點。"
"曹操在許都囤積了十萬精兵,糧草可支撐半年作戰......"
他在輿圖上標註著各個計謀要點,每一處都顛末經心計算:這裡合適設伏,那邊能夠堵截補給,另一處則是衝破的最好位置......
"好一個曹操!"李銘讚歎道,"難怪能在北方站穩腳根。這項政策既能富國,又能製衡處所權勢。"
李銘接過竹簡,一一翻閱。這些都是他派出的密探彙集到的最新資訊,詳細記錄了三國各地的軍事擺設、經濟狀況和民氣向背。
曹操在鄴城、許都等地設立大型軍器庫,明顯是在為大範圍軍事行動做籌辦;孫權在沿江各處修建要塞,修建了一條完整的防地;劉備則在新野周邊建立了多個屯田點,為進取荊州做籌辦。
- 戰船三百艘
- 劉備資本有限,需求擴大
- 孫權扼守長江,水軍無敵
"來人,"他俄然開口,"籌辦三封信,彆離送往許都、江東和新野。"
- 民氣尚可
"大要上看,曹操氣力最強。"李銘闡發道,"但各家都有本身的上風和短板。關頭是要找到他們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