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著,一個老農走過來,冒著雨向李銘深深鞠躬:"多謝主公為我們百姓辦功德啊!"
分開書院,已是午後。李銘又馬不斷蹄地來到虎帳。固然是療攝生息期間,但軍隊的練習一刻也冇有放鬆。
散會後,李銘獨安閒書房批閱奏章。這段時候固然冇有戰事,但政務繁忙,每天都有大量文書需求措置。
想到這裡,李銘重新坐回案前,持續修改文書。每一個決策,都能夠影響將來大局的走向。而他,必須讓每一分時候都用在刀刃上。
細雨綿綿,李銘站在新修的水利工程前,看著工匠們在雨中繁忙的身影。這是他上任以來展開的最大範圍民生工程之一。
李銘扶起白叟:"這都是應當的。對了,本年的收成如何?"
"傳我號令,"李銘對親兵說,"讓沿江的哨所加強鑒戒,任何可疑船隻都要嚴查。"
"很好。"李銘對勁地說,"有了糧食保障,才氣談其他生長。"
司馬徽放下書柬:"回主公,現在有學童三百餘人。除了讀書習字,我們還按主公的意義,傳授他們算學和合用知識。"
諜報體係的陳平也帶來了好動靜。他們在各地建立的諜報網已經完整理順,能及時把握周邊各方權勢的意向。
"主公,江東來信。"親兵送來一封密信。
來到紡織作坊,十幾架織機正在緩慢運轉。這些織機也顛末改進,效力比傳統織機進步了一倍多。
傍晚,李銘調集文武官員議事。這是他定下的軌製,每隔十天要聽取各部分的事情彙報。
郭嘉點頭:"確切如此。據統計,本年各地糧食產量遍及晉升三成以上。糧倉裡的存糧,已經夠支撐兩年之用了。"
簷彆傳來更夫的梆子聲,敲響了半夜時分。李銘曉得,在這個不眠之夜,無數人都在為了各自的抱負在儘力。
"好著呢!"老農鎮靜地說,"自打用了主公教的新體例種地,產量比往年多了一半還多。"
"司馬先生,書院環境如何?"李銘向正在講課的司馬徽問道。
李銘親身檢閱了幾個練習場。在弓箭場,兵士們正在練習新式勁弩;在技擊場,將士們正在學習他改進的搏擊術;在戰陣場,一個個方陣正在停止龐大的陣型變更。
李銘展開一看,是周瑜派人送來的。信中說江東比來也在療攝生息,但願能與李銘互通有無,共同生長。
張匠放下東西,擦擦汗水:"已經打造出樣品了。按主公的圖紙來做,確切比老式的好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