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壓服劉琮投奔江東,還望李智囊從旁助力。"周瑜直言不諱。
"主公這是要讓他們三方相互製衡?"程虎問道。
分開江東時,李銘已經在心中打算好了下一步行動。周瑜想要荊州,劉備也想要荊州,這兩股力量必定會產生碰撞。而他要做的,就是適時火上澆油,讓這場爭鬥更加狠惡。
次日淩晨,李銘調集親信謀士商討對策。
"黃將軍免禮。"李銘淺笑著表示他就坐,"不知周都督有何要事?"
"諸位,眼下局勢看似安穩,實則暗潮湧動。我們要在這局勢中為本身謀得最大的好處。"李銘環顧世人,"先說說各自的觀點。"
"李智囊此番互助,使我軍大獲全勝,實在感激不儘。"周瑜舉杯相敬。
走向中軍帳的路上,李銘心中策畫著接下來的局勢。赤壁一戰,曹操雖敗,但主力尚存。江東孫權與荊州劉備的聯盟,在共同的威脅減弱後必定會呈現裂縫。如安在這此中獲得最大的好處,恰是當前最首要的事情。
"請轉告都督,三今後我必當親身登門拜訪。"李銘將信函收好,慎重其事地說道。
李銘提筆寫下一封密信,交給影衛統領:"敏捷送往江陵。"
酒過三巡,周瑜終究說出了此次宴請的真正目標:"李智囊,我聽聞荊州局勢不穩,劉琮態度扭捏。不知智囊覺得如何?"
李銘心中嘲笑,麵上卻故作思考狀:"荊州確切是個題目。劉琮才氣平平,若無外援,恐怕難保基業。"
入夜,李銘獨安閒營帳中思考。赤壁之戰後的局勢,遠比設想中龐大。但越是龐大的局勢,越輕易產朝氣緣。隻要能掌控住這些機遇,他離終究的目標就更近了一步。
李銘接過信函,緩緩拆開。信中周瑜說話誠心,說有要事相商。但李銘太體味周瑜的脾氣,這位江東都督向來心機周到,必然另有所圖。
智囊賈詡沉聲道:"此計可行,但還需安插更多背工。荊州內部也要做些文章,讓劉琮及其部下對外來權勢都心存防備。"
"都督說得對。"李銘輕歎一聲,"隻是事關各方好處,還需從長計議。"
"不錯。"李銘讚成地點頭,"那麼詳細該如何做?"
黃蓋遞上一封信函:"都督想請智囊過江東一敘。"
入夜,李銘在案前放開一張詳細的輿圖。荊州位於長江中遊,南北交通要道,軍事職位舉足輕重。不管是曹操、孫權還是劉備,都不會放棄這塊計謀要地。
"那周瑜找主公..."程虎如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