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要在江麵上安插一係列的疑陣。這些疑陣看似是為了戍守,實則到處都留有馬腳,就等著曹操去"發明"。
散會後,李銘單獨留在營帳中,幾次推演著全部打算。作為一個穿越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這場戰役的汗青意義。但這一次,他要用本身的體例,用當代軍事聰明,來譜寫一個全新的赤壁傳奇。
"這一點我已經考慮到了,"李銘說著,取出另一份圖紙,"這是我特彆設想的舵裝配,能夠讓戰船在激流中也能保持穩定的航向。每艘火攻船都已經安裝了這類裝配。"
"主公,"周瑜快步走入營帳,"探子來報,曹軍已經遵循我們估計的方向集結。不過......"
他走到營帳角落,翻開一塊布,暴露上麵一個獨特的裝配。這是他按照當代軍事設備的道理,用當代質料仿造的簡易煙幕產生器。
"真正的火攻線路在這裡,"他用手指劃過幾個出人料想的位置,"曹操想當然地加強了那些較著的要點,反而給了我們更好的機遇。這就是所謂的'示之以實,動之以虛'。"
李銘卻暴露了一絲笑意:"正合我意。"
說完,他又拿出幾份詳細的應急預案,每一種能夠呈現的不測環境都有呼應的對策。這些預案都顛末幾次考慮,確保在最壞的環境下也能包管主力安然撤離。
"以是,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要進一步強化他這類錯覺。"說著,李銘開端詳細闡述他的打算。
"不過甚麼?"李銘發覺到周瑜語氣中的遊移。
周瑜和諸葛亮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震驚。李銘的這些設想,不管是理念還是技術,都遠超他們的認知。
周瑜細心研討著圖紙,眼中垂垂放出異彩:"妙啊!這些線路固然看似迂迴,但一旦火勢起來,反而更輕易構成合圍之勢。"
諸葛亮讚歎道:"這般算計,可謂深藏不露。難怪曹操到現在還深陷此中而不自知。"
而這統統的背後,是一個來自當代的軍事專家,用他超前的聰明,在這片陳腐的地盤上佈下的驚天一局。
"這些預案必然要確保傳達到位,"李銘對在場的將領們說,"但隻能奉告相乾的人,並且要分開傳達,不能讓任何一小我曉得全數細節。"
第二天一早,李銘就收到了預感當中的動靜:曹營公然開端遵循他們設想的方向行動。統統都在朝著預定的方向生長。
"李智囊此計可謂神來之筆,"諸葛亮輕搖羽扇,"不過,如許的擺設對火攻船的操控要求必然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