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波助瀾?"許褚獵奇地問。
"主公真是用心良苦啊。"郭嘉讚歎道。
送走使者後,郭嘉笑道:"主公這一手可真高超,不費一兵一卒就震懾住了西涼。"
"那要不要派兵籌辦?"張遼問道。
李銘笑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他們既然派使者來,我們就要好好歡迎。不過......"他意味深長地說,"也要讓他們曉得我們的氣力。"
"主公真是運籌帷幄。"郭嘉感慨道。
"派人去江東漫衍動靜,就說劉備暗中與我們有聯絡。"李銘說道,"如許一來,孫權就會對劉備產生思疑,他們的聯盟天然就不會太安穩。"
隆冬時節,一場暴雨剛過,氛圍格外清爽。李銘站在議事廳內,看著牆上掛著的龐大輿圖,正在思慮接下來的計謀擺設。
"好主張。"李銘讚成道,"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記著,要挑選那些陣勢險要、易守難攻的處所。"
但他信賴,隻要遵循既定的方向對峙下去,必然能夠達到目標。經略四方不是目標,而是為了積儲更強大的力量,為將來的大業做籌辦。
李銘點頭:"臨時不消。我們先在暗處察看,等機會成熟再脫手。現在最首要的是......"他指著輿圖上的幾個關頭位置,"在這些處所安插細作,把握第一手諜報。"
"持續存眷。"李銘說道,"要確保受災百姓都能度過難關。同時也要未雨綢繆,在各地多儲備一些糧食,以備不時之需。"
"荊州現在是個香餑餑,誰都想獲得。"李銘解釋道,"與其我們直接脫手,不如讓他們先打得兩敗俱傷,我們再從中取利。"
"末將有個建議。"許褚說道,"能夠在各地設立據點,既能夠監督敵情,又能及時聲援。"
就在這時,一名標兵倉促跑來:"陳述主公!劉備派諸葛亮出使江東,彷彿要與孫權商討軍事聯盟!"
"確切如此。"郭嘉闡發道,"江東孫權正在主動備戰,企圖介入荊州;益州劉璋也在抓緊防務,彷彿在防備劉備;西涼馬騰、韓遂固然大要安靜,但公開裡也在蠢蠢欲動。"
寫完這些,李銘又加了一條:居安思危,未雨綢繆。
"不必嚴峻。"李銘淡淡地說,"我們與馬將軍素無恩仇,隻要他循分守己,我們天然不會難堪於他。"
李銘點頭道:"不過我們也要做些籌辦。張遼,你帶一支精銳駐紮在南陽,密切重視荊州方向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