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個北洋幕僚_第四百零三章 詛咒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汪兆銘絕對和他的教員孫逸仙一樣,是一個抱負主義者,而抱負主義者常常走兩個極度,要麼極度愛國,要麼極度賣國卻覺得本身愛國。汪兆銘便是如此,抗日戰役發作以後,此君還是在與蔣中正爭奪民黨的魁首職位,在垂垂感受有望之際,決然決定投奔日本人,建立新的民國當局。汪兆銘以為日本全麵強於中國,是以他覺得依托強大的日本人,藉助日本人的力量能夠建立一個全新的中華民國,卻不想本身逐步走向深淵,厥後悔之晚矣,成了千古罪人。厥後汪兆銘罹患骨瘤癌,臨終之前,日本人要求汪偽當局代表中國簽訂對美宣戰,汪兆銘已然身不由己簽訂對協約國的宣戰宣言:“自本日起,對英美處於戰役狀況,當悉其儘力,與盟國日本合力”。但是日本人要求汪偽當局派兵前去承平洋疆場的時候,汪兆銘還是回絕了這個要求,他以為嘴上支撐支撐日本也就罷了,如果真的派兵去了承平洋疆場,一旦日本敗北,美國人必然會趁機派兵進入中國,從這一點來講,他在臨終之前並不胡塗。但是他為了一己之私,卻賣國求榮,實在不成諒解。

袁世凱做了兩手籌辦,一麵打一麵拉攏,但願送回汪兆銘以修複與南邊反動軍的乾係。政治家就是如此,冇有永久的仇敵,也冇有絕對的朋友,袁世凱的做法冇甚麼不當,但看起來彆扭得很,如果政治腦筋差一些的人會感覺袁世凱多此一舉。

王永安本想低調一些,但無法他身居要職,底子低調不了,插手他婚宴的人遠比他第一次迎娶袁世凱女兒袁念禎時還要多,究其啟事是當時的王永安不過是王永泰的幕僚罷了,而現在的王永安但是江北護軍使,江湖人稱江北王,身份的竄改意味著職位的竄改,職位的竄改也意味著報酬的竄改,這不,幾近兩江有頭有臉的人都來了,乃至南邊反動當局的人也派人送過來賀禮,更彆說袁世凱的人了,乃至於袁克定帶著刺殺過攝政王載灃的汪兆銘(汪精衛)來到揚州共和妹夫的婚禮――這聽起來好有一些彆扭咧。

因而有人說,袁家的人深受謾罵之害,無人壽命超越六十,本來這隻是大師暗裡裡的談吐,卻冇想到竟然被日本發行量最大的媒體《京都日報》堂而皇之地頒收回來――日本人是甚麼意義,是在與萬永安這條還不成熟的小狐狸做買賣嗎?

王士珍道:“江北護軍使王永安提出,耽誤汴洛鐵路東路段,一向延長到江北海州,並提出由官方獨資的體例修建。”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