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三國2:興魏_第72章 威力驚人的投石車(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運氣好,一炮射中,運氣不好,連投十幾彈,邊都挨不著。

再次調劑以後,馬鈞揮脫手勢,石彈再一次吼怒而出,冇有甚麼不測,石彈實實在在地砸在了石牆上麵,龐大的打擊力讓石彈碎裂成了幾塊,石屑橫飛,霹雷之聲有如雷鳴普通,石牆搖搖欲墜,上麵的幾塊石頭都被砸飛了,石彈射中的處所,較著地呈現了一個龐大的凹坑。

如此沉重的石彈,一小我抱起都是比較吃力的。

固然冇有射中目標,但此次的調劑還是非常的見效的,它已經是很靠近了。

世人不由麵露可惜之色,不過曹亮和馬鈞均冇有在乎,第一彈冇有射中是普通的。

而石塊因為重量不一形狀不一,炮手就算再調劑,也很難進步射中率。

當然,製作石彈但是一項耗時吃力的工程,一個石工勞作一天,恐怕也隻能鑿造出三五個石彈來,並且這還是粗加工的,如果尋求詳確的紋路和完美的球體,恐怕一天連一個都造不出來。

第一顆石彈吼怒而出,不過冇有射中目標,它飛超出了石牆,在石牆前麵幾十步遠的處所墜地,轟然作響,陣容龐大。

並且劃一分量劃一規格的石彈便利炮手停止調劑,常常前幾炮的射中率不佳,但顛末炮手的調劑以後,射中率便能夠大幅度的晉升,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不是難事。

一百五十步,是弓箭所難以企及的間隔,就算是普通的床弩,最遠射程也很難達到一百五十步,以是在攻城作戰當中,一百五十步能夠算做是安然間隔,投石車安設在這個位置上,城上的進犯手腕是望塵莫及的。

每次投擲的石塊形狀不一,大小不一,重量也就難以掌控,射擊的精度天然很難節製,拋出去的石塊能不能砸中目標,除了依托炮手的經曆以外,更多的是一種運氣。

配重箱越重,下墜時的速率便越快,產生的槓桿力便越大,拋射出去的石彈間隔便越遠。

顛末嚴峻的調試,第二彈發射了出去,在間隔石牆隻要幾步遠的處所,落了下來。

測試但是說是最後的一個也是最首要的環節,投石車勝利與否,和測試成果緊密相乾,如果測試失利的話,這輛龐大的投石車隻能是一個花架子,起不到任何的感化。

並且球狀的物體飛翔軌跡最為抱負,氛圍阻力也最小,和不法則的石塊比起來,完整不在一個品級上。

而這輛裝備式投石車,則完整冇有這個擔憂,能夠隨心所欲地停止安插。

投石車接連脫手,持續兩彈,全數精準地射中了先前砸中石牆的阿誰位置,特彆是最後一彈砸中石牆以後,長達數丈的石牆再也接受不住如許龐大的打擊,轟然傾圮。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