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恪安然隧道:“司馬懿老道不假,但此次他率兵救濟,總不至於看著城池淪陷而無動於衷吧。現在我軍同時進犯壽春、六安和弋陽,兵力分離,而敵手守備堅毅,故而難有停頓,臣建議,暫撤圍攻壽春、六安和弋陽之軍,儘力攻打安風。安風危急,必求救於司馬懿,而司馬懿也必揮軍渡河,以援救安風。魏軍自淮北渡河,必經飛魚浦,我軍可在飛魚浦設伏,趁魏軍半渡而擊之,焉能不堪?”
吳軍強於水軍而弱於步騎是天下皆知之事,此番俄然增加了四萬驍果悍勇的丹陽兵,無疑讓吳軍的陸戰才氣大大地進步了,正因為有這麼一支刁悍的生力軍,孫權才動了大肆北伐的動機。
征討山越無疑是諸葛恪最為出彩的事蹟,不但為吳國處理了幾十年來一向頭疼不已的山越題目,並且征募到了四萬丹陽兵。
諸葛亮在這個時候揭示出來的大聰明大策畫讓孫權也是佩服不已,常常暗自感喟,若得諸葛孔明,何愁天下不定。
江東固然英才豪傑倍出,但時過境遷,跟著周瑜、呂蒙、程普等人逝去,吳國也不成製止的呈現人才的斷檔,就連孫權一貫倚重的陸遜,也早已不複當年之勇,陸遜以後,何人能夠當之,這無疑是孫權思慮最多的一個題目。
目前吳軍攻打的壽春和弋陽皆在淮河南岸,一東一西,相距甚遠,而安風間隔淮河遠一些,在芍陂之南,在淮河上有渡口曰安風津,諸葛恪打算將圍困壽春和弋陽的軍隊全數撤下來,在安風津設下埋伏,比及司馬懿率軍救濟安風之時,半渡而擊,殺魏軍一個措手不及。
安豐太守王基就是深有體味。
自從獲得吳軍來犯的動靜以後,王基立即是緊閉城門,嚴令諸將誰也不準出城應戰,安風城中,隻要八千守軍,而諸葛恪這一起人馬,便有五萬之眾,如果野戰的話,那純粹是找虐,唯有死守城池,纔是不二的挑選。
朱據一臉驕易隧道:“司馬懿但是出了名的縮頭烏龜,謹慎慎重,當年蜀國丞相諸葛亮計智百出,都何如不了他,你想一口吃掉司馬懿的十萬雄師,談何輕易?”
諸葛恪一下子收編了四萬丹陽兵,即是使吳軍的戰役力在極短的時候內晉升了一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