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三國2興魏_第189章 孫權的野望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十萬對七千,如此差異的兵力對比讓這場合肥之戰變得幾近冇有甚麼牽掛,孫權誌對勁滿,高傲輕敵,成果被張遼殺了一個措手不及,三百親衛全數戰死,就連侍衛大將陳武也葬身疆場,如果不是孫權跨下有一匹寶馬,很能夠孫權本人也就此交代在了清閒津。

並且孫權也屬於那種機遇主義者,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撤,毫不會將軍隊墮入那種無停止的耗損戰當中,說穿了,那也是東吳的家底薄啊,統共就那麼一點軍隊,如果打一兩次戰役就給折騰光了,那麼東吳的敗亡也就不遠了。

曹爽失勢而司馬懿失勢,讓孫權更加果斷了北伐之心,既然司馬懿不成能呈現在淮南,那麼那怕曹爽親身帶兵來攻,孫權也冇將他放在眼裡。

江東的基業初創於孫堅孫策,在世人的眼中,孫權不過是坐享其成罷了,其才氣完整不敷以和父兄相提並論,孫權彷彿對此很敏感,為了向世人揭示本身的王霸之氣,孫權不止一次地挑起吳魏戰役,在連綿數千裡的吳魏鴻溝上,試圖翻開一個缺口,實現他進取中原的目標。

芍阪之戰,讓孫權看到了但願,立即親身禦駕親征,批示水陸二十萬雄師,全麵攻魏。

以是此次出兵,孫權能夠在極短的時候內就調集到了國中近八成的軍隊,勢如雷霆,停頓神速,天下皆為之震驚。

此次孫權決計腸繞開了合肥新城,固然從地理位置上來講,合肥更靠近於吳境,對吳國長江沿岸的威脅最大,但屢攻不克讓孫權對合肥產生了一種害怕,當年的清閒津之戰,孫權攜赤壁之戰的餘威,傾起十萬雄師,劍指合肥,欲一舉蕩平淮南之地。

起首他派出全琮攻攻淮南,就是想要摸索一下魏國的真假,芍阪一戰,全琮大獲全勝,這不由讓孫權是欣喜不已。

除了全琮打擊壽春的這一起人馬以外,彆的調派諸葛瑾、步騭率兵攻打弋陽,諸葛恪率兵攻打六安,而孫權則是居夾石策應,總督諸路兵馬。

清閒津的惡夢多年以來一向繚繞在孫權的心頭,這一戰也成績了張遼的絕代之名,而厥後東吳數度攻打合肥,在固若金湯的堅城麵前,無一不是折戟沉沙,合肥也成為孫權平生都冇法超越的一道坎。

那麼這一次的打擊也不例外,孫權就是趁著魏國新主年幼,輔政大臣反麵,纔敢發此大發兵馬,儘力打擊的。

孫權將主攻目標,仍然還是放在了淮南。

此次的打擊是孫權預謀已久的一次軍事行動了,自從魏明帝曹叡駕崩以後,孫權就開端運營此次打擊了,魏明帝曹叡是一個難纏的敵手,孫權打過一次交道,清楚的很,不過這傢夥英年早逝,也讓孫權竊喜不己,以為伐魏的最好機遇到臨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