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豪傑去抗日_第19回 徐大衚衕遭報複 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徐玉山的爺爺跟店主學會了這開油坊的技術,借了點兒錢,本身開了油坊。這開油坊但是個辛苦活,先是對棉籽停止碾壓,這碾壓就是修了一個水泥圓台,水泥圓台上放上棉籽,趕上牲口,一圈一圈地壓,把棉籽壓得扁扁的,既不能壓碎,還得便利出油。牲口得長時候地靠,長時候地拉套,人也得長時候靠,既得製止牲口偷吃棉餅,還得不竭地掃著壓好的棉籽,再放入新的棉籽。

“再掙兩畝地喲――哎喲喂!”“梆”

徐玉山家的世世代代就在這裡耕耘、居住,餬口生長。徐玉山的爺爺本來是一個雇農,跟著店主開坊。這魯西北盛產棉花,收來的連棉花帶籽叫皮棉,用機器把棉花拔去,就剩下了一些棉籽,這棉籽呢,就送到了油坊裡用傳統的土製體例榨油。榨出的油黑黑的,濃濃的,又香又卡嗓子,不過炒出來的菜卻挺香,就是菜裡有一層黑黑的棉油色。如果再詳確一點兒,把黑棉油熬開了,放上火堿,火堿碰到了棉油就起了化學竄改,黑黑的一層渣子沉下去了,大要上一層清澈亮的,這就叫衛生油。

但是鬼子一來,把這統統都打亂了。鬼子不但要地主們的財產,還要地主們的性命,這不能不引發地主階層的激烈抵擋。也虧著當時按照地的政策是減租減息,這和鬼子既要財也要命比起來,還是處於能夠接受的程度,以是很多的地主甘願減租減息,也不能向鬼子低頭。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