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固然說了遷徙財產到園區內,但遷徙多少就不好說了,還要看朕所說的政策落實的如何。”允熥想了想,說道:“楊子榮,你臨時留在姑蘇府,兼吳縣知縣和‘姑蘇園區主事’,朕給你寫一道手詔,你從姑蘇衛調些人來構成‘園區差人’,辦理園區的次序和收稅。”
以後三人酬酢幾句,楊子榮氣定神閒毫不焦急,李源立與尚銘也不焦急說話,隻是陪著談天。
但尚銘卻躊躇不決。尚家和李家分歧,李家固然以絲綢為主業,但絲綢也隻占了李家財產的五成。李家暗裡裡還包辦姑蘇城中茶葉的發賣,運營著數家珠寶店,乃至有一個分了家的支脈還運營鹽業,不管官鹽、似鹽都運營,即便丟了絲綢這一財產還是江浙一帶數得上號的大商戶。
他們二人方纔站起,就見到一個約莫三十餘歲、長得還很有些帥氣的穿戴一身便裝的男人走了出去。
上麵頓時響起了一陣低低的群情聲。大家的反應不一,有人憂心忡忡,有人卻感覺這是個非常好的機遇。
……
楊子榮笑吟吟的說道:“李先生起來吧,不必如此。”
李源立回到家,他本日冇跟去的二兒子李孝明湊上來講道:“爹,皇上到底讓我們家做甚麼?”
曾國勇並不曉得‘園區’是甚麼玩意兒,但他曉得都城前一陣子代替胥吏設置的差人,能夠給疆場傷殘的兵士一個安身立命之地,對他也有好處。以是他並不順從設立差人,說道:“是,陛下,臣歸去後就統計本衛的傷殘之兵,和本衛的識字讀書之人。”
但,尚銘偷偷昂首看了一眼楊子榮,現在能說不嗎?不能,隻能承諾。以是尚銘也跪下說道:“草民也支撐朝廷的行動。草民比及這個園區設立後……”
楊子榮笑道:“既然二位先生都同意在園區設立後遷入財產,那事情就如許說定了,我也歸去覆命了。”
本日商定的時候是巳時初,但他們兩個本日卯時初就起來了,申時初就來到了這間酒樓。
‘不過,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隻在姑蘇府設立園區麼?’
這件事無益有弊,但李源立隻略微考慮一下,頓時說道:“草民定然支撐朝廷的行動。等這個園區設立後,草民頓時就將自家的絲綢財產搬家到園區當中。”
楊子榮笑道:“豈會要你們這萬貫家財?賢人有言,販子逐利乃應有之義,販子的家財多也是辛辛苦苦攢下來的,隻要不是巧取豪奪,官府毫不會白要你們的財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