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三國的鐵血騎兵_235傳國玉璽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天子”,顯得底氣不敷而為世人所輕視。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導致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展轉於神州赤縣凡2000餘年,忽隱忽現,然終究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跡,輒令人扼腕感喟。

但此時現在,劉協也無可何如,畢竟是他提出來的,不能加官,就隻能晉爵了。

張彥固然每天也上早朝,但多數時候都是沉默不語。

傳國玉璽周遭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麵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以此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得之則意味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示其“氣數已儘”。

從這以後,曆代帝王皆以獲得傳國玉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

如許一來,劉協就很難抓住張彥的把柄,也很難讓張彥落人丁舌,並且群臣彷彿對張彥的做法都很對勁,對張彥也都是謙遜有加,尊敬非常。

不過,這一要求,卻被張彥直言的回絕,並以責備的語氣奉告劉協甚麼是君臣之禮,讓劉協有些無地自容的感受。

“不必拍馬屁了,跟我一起去大將軍府,我有事要與你商討!”

也就是說,這傳國玉璽,是真的。

但此次張彥所獻的傳國玉璽,是實打實的真品。

但是,劉協時候提示著本身,不要被假象所矇蔽了,侍中以為,在奸刁的狐狸,也畢竟會有暴露尾巴的一天,他所要做的,就是耐煩的等候,等候張彥暴露狐狸尾巴的那一刻。

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時孺子嬰年幼,傳國玉璽藏於長樂宮太後處。王莽遣其弟王舜來索,太後怒而詈之,並擲玉璽於地,破其一角,王莽便令工匠以黃金補之。

劉協怔了一下,忙道:“那如何行!朕如果有功不賞,今後誰還會為朕效力?現在群臣在側,不曉得諸位愛卿覺得朕當如何封賞大將軍?”

“部屬覺得,陳應最為合適,可由他帶領一萬軍隊,前去潁川。陳應乃陳登之弟,才學固然不及陳登,但鎮守處所,倒是彆有一套。彆的,主公還應當調派一名能夠管理處所的人才,加以幫手陳應,如許一來,潁川便可勿憂。”

“嗯,卿等說的極是,那朕就晉封大將軍為留公,以留縣、廣戚、陰平、戚縣、薛縣、豐縣六縣構成留國,為大將軍的封國,食邑六縣。”劉協說道。

劉協獲得傳國玉璽,細細把玩的一番。他小時候曾有幸目睹過傳國玉璽,對其印象頗深,此次再次拿在手中旁觀,不管如何看,這都是與他小時候見過的傳國玉璽一模一樣。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