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華年_第五百九十七章 拈花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原不諒解,她還冇有想清楚這個題目,卻能曉得母親的情意。想來蘇世賢早讀到母親的劄記,曉得母親對他平生的癡戀從未竄改,這纔是她送與蘇世賢迎春花的真正含義。

約莫表達的是陶灼華的樣貌與繡像上的陶婉如酷肖的意義,何子岑聽得好笑,點著晟兒的額頭道:“你母親與外祖母天然是相像的,晟兒與母親也像。”

聳峙百餘年的陶家老宅顛末光陰滄桑,每一磚每一瓦都寫滿了汗青的沉澱。

此前陶婉如雲門山麓的墳塚已然被瑞安破壞,唯有洋溪湖中還灑著她的半抔骨灰。若想去那邊祭奠陶婉如,便須得同隱居在湖畔的蘇世賢見麵。

何子岑一手度量兒子,另隻手挽著陶灼華,聽老婆極力按捺著衝動的情感,儘量安靜地向本身報告陶家老宅的故事。

當日蘇世賢選在洋溪湖畔落腳,暫居在他同陶婉如昔年住過的湖畔板屋,不難發明那邊還是有著陶婉如住過的陳跡。

事理都懂,那濃濃的離情與鄉愁交叉,卻如同哽在陶灼華心間的陰霾,吐不出來又嚥下不去。隻怕一開口又忍不住流下淚來,她隻是含笑點頭。

晟兒年紀太小,大多時候並不跟著他們出門,兩人微服出遊,走過昭德古街、宋城;登了雲門山、駝山;去吃了偶園街上的老槐樹煎包,又嚐了雲掌櫃最早所開的那家善水居的素齋,再自熙熙攘攘的鬨市間買回大包小包的酥皮玫瑰餡子月餅、在陶家的梧桐樹下襬了茶桌,泡一壺釅釅的普洱打發午後慵懶的光陰。

“晟兒乖,來母親這裡”,陶灼華收斂了情感,從何子岑懷中接過兒子,慈愛地替他拭去淚水,再指著陶婉如的繪像道:“晟兒,這是你外祖母,便是母親的母親。母親跟晟兒這般大的時候,便跟著你外祖母住在這裡。”

敬愛的男報酬本身撐著傘,用他那堅固的臂膀撐出一片晴空。

既悔且愧,卻無悔怨藥可吃,蘇世賢發覺了陶婉如留下的劄記,瞧著上頭點點滴滴被淚水漬染的筆跡,衝半夏長歎道:“這負心薄倖之人,天下非我莫屬。”

“子岑、子岑,你不是一向想去瞧一瞧我立下無字碑的處所麼?”她淡然回過甚來,望望一向溫馨等候的何子岑:“感謝你給我這很多時候,讓我將舊事重新理清。範公亭內、洋溪湖畔,這個處所我終歸要去。”

沿著洋溪湖走了大半裡的路程,陣勢垂垂拔高,湖水已經彙成小溪,便能瞥見溪畔一座竹橋曲盤曲折通往對岸。在如煙似霧的雨絲中,對岸那幾間錯落有致的板屋如散落在草叢中的星星,瑩亮若星星點點。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