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他如此“爛泥扶不上牆”,項烈司不由勃然作色,大聲說道:“陛下,太上皇信賴微臣,禪位之前纔將這顧命大臣擔子交到我肩上。當年我本覺得本身能夠幫手一名少年明君初創一個清平亂世,卻千萬冇有想到,你竟是個隻顧沉緬後代私交飯桶!為了一時後代情長,竟然置朝中蛀蟲於不顧!你可曾想過一旦朝政被白家完整把持,會是如何結果?若任由你這麼下去,恐怕昭慶就要易姓了!我真是悔怨當年有眼無珠錯信了你,現在勸諫太上皇另選明君,也不知還來不來得及!”
之前為了韜光養晦,他幾近每日都待側殿消磨光陰,以掩人耳目。近年來他暗中做下安插已漸成氣候,人也垂垂繁忙起來,不能夠再不時流連其間,懷想追思。但每一個節日,他還是會前來側殿,帶上燕初愛吃點心與愛看坊間付印話本,單獨記念憑弔,但願她地府之下不至孤單。
朝堂上好處紛爭,某種程度上講與小孩爭食差不了多少。家裡隻買得起一塊芝麻餅,但孩子卻有好幾個,如何辦?除了排大小講資格,也得各憑力量本領。但如果手腕耍得過了,倒是要引來公憤,被群起而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