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頌:嵇康傳奇_第12章:二進洛陽城,妙語博佳人(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世人聞聲聲音,皆轉過甚來看向頓時的嵇康。剛纔阿誰黑衣學子聞聲有人辯駁,便辯論道:“那你倒說說看,那邯鄲淳曾與陳王促膝長談,徹夜達旦。厥後高祖文天子繼位,他又頓時被封為博士,官至給事中,還作了洋洋灑灑千餘字的《投壺賦》與文帝,豈不是恭維阿諛,趨炎附勢之徒?”

世人聽了,體味出此中之意,又都哈哈大笑起來。那黃衣學子曉得嵇康又是在巧罵他,說他是呆板陳腐之人,一時無可回嘴,隻得紅著臉擠出人群。眾學子見嵇康如此機靈博學,伶牙俐齒,再無人敢出來與他辯論。隻聽一人問道:“這位公子,你說話甚是風趣,不知這些故事都是從何而來?”

第二天一大早,嵇康便與鐘會一起騎馬來到國子太學門外,見此處已經圍了很多人,皆是些文人學子。他二人見所圍之人甚多,騎在頓時反而看得清楚,便在頓時旁觀起來。石經上所刻皆是儒家典範,嵇康一貫好讀老莊,對儒家學說不大上心,隻是走馬觀花看看罷了,不過他對這石經上的書法倒是頗感興趣。

嵇康也不答他,卻對世人笑道:“我這另有個故事,不知你們情願聽否?”

嵇康見黃衣學子一時無語,接著道:“自古以來,筆墨除了通用與世,傳播交換以外,另有秉承文明,持續文明之意義。觀前人筆墨,臨先人碑本,不但是為讀懂它的意義,更在於傳承一種精力。照足下所說,將古文全數燒燬,一把火燒了,僅僅留下筆墨的傳播服從,卻放棄了它本身的內涵,豈不是本末倒置?若此後天下之人皆遵循一體謄寫,不識得人間另有其他字體,豈不成了一個個恪守標準,不知變通的白癡!”

那黑衣學子道:“你且說來,我正想領教。”

嵇康悠然道:“傳聞疇前有小我,凡事都喜好不懂裝懂,人雲亦雲。他與人一起去聽歌姬彈唱,雖本身底子不通樂律,不認樂譜,但還是假裝一副沉醉的模樣,跟著彆人一起喝采擁戴。厥後,輪到他點曲子給客人聽,他冇體例隻好讓歌姬把曲名都寫出來,放在一個金飾盒裡,好從中抽曲子來聽。他主張打得好,豈料這金飾盒裡,本來還放著些藥方。客人來了,他故作風雅地去抽曲子,冇想到竟拿了一張藥方出來。他也不認得啊,隻當本身抽了一首好曲兒,便大聲對歌姬道:‘給我們彈一曲《附子當歸》吧!’世人聽了皆哈哈大笑,曉得他誤將藥方當作了曲名,本身卻渾然不知……”說到此處,圍在中間的眾學子都轟笑起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