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奮鬥史_十九世紀末歐洲各國海軍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在正視水兵氣力加強的同時,英國還非常重視水兵艦船技術的更新。187年意大利擬造兩艘萬噸級的新型鐵甲艦,用扭轉炮台法,設備時口徑之阿姆斯特朗大炮,英國得知此情,當即決定停止仿造,並加以技術改革。1876年下水之“英弗來息白”號便是在這類環境下製作的。在這一期間,天下水兵的很多新技術如鐵甲防護、魚雷、擯除艦等固然都不是英國的初創,但英國水兵卻能主動加以接收,並很快使之達到合用化的程度,構成新的戰役力。是以,英國水兵不但其噸位居當時天下第一,並且其艦隊的航速、續航力、裝甲防護、艦載兵器的進犯力等幾個方麵都首屈一指。以航速為例,到1891年,英國水兵的裝甲艦大半航速達16節以上,有7艘達18節以上。這個航速程度比同期間的法、德、俄、意、奧、美等都要先進。再以速射炮為例,到1891年時其裝甲艦上已設備了84門,比其他統統各國水兵艦船上設備的速射炮總和還要多出幾倍。

英國

英國水兵以水兵部為中心行政構造,凡製造艦船、批示職員和打算戰事等統統皆為其職責範圍。水兵大臣為國集會員,對君王和國會賣力。水兵大臣之下設立水兵委員,分擔水兵各專門事件。水兵實施誌願兵役軌製,16歲以上之男性可應募參軍。其軍官則必須顛末專門院校的學習才具有任職資格。

“英弗來息白”艦

英國自近代以來,它的水兵扶植和它的外洋殖民奇蹟相互依靠,相互促進,共同成為大英帝國的固執基石。英國當局有鑒於此,極其正視對水兵的扶植,始終把它放在比陸軍更加首要的位置,正視之。19世紀前期,英國當局的水兵扶植目標是“欲使其國水兵有對抗二大強國水兵之強力”,就是英國水兵要比第2、第三位的兩個國度的水兵加起來還要強大。為此,它在水兵經費投入、艦隊範圍擴大、艦船技術改進等幾個方麵采納了較為得力的辦法,收到了實際的結果。

188年,美國國會投票通過撥款製作艘輕巡洋艦(“亞特蘭大”號、“波士頓”號和“芝加哥”號)以及1艘通訊快艇(“多爾芬”號),這些艦隻構成了“紅色艦隊”,併成為美國近代新水兵的開端。1884―1889年期間,國會又增批了再造8艘裝甲巡洋艦、艘非裝甲巡洋艦、6艘鋼製炮艇、艘重裝甲巡洋艦和幾艘低舷鐵甲艦。如許,到1890年,美國的新水兵的總排水量已經達到1.萬噸。進入90年代後,美國水兵又有10艘戰列艦、15艘巡洋艦、1艘炮艇、1艘擯除艦、15艘魚雷艇和艘潛水魚雷艇下水。合計到1899年時,美國新水兵已有艦船98艘.4萬噸。如許,美國仰仗強大的經濟氣力在短短的時候已使其當代水兵頗具範圍,實現了在19世紀末趕超德、日,僅僅掉隊於英、法、俄三國水兵的扶植目標。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