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宿已過,次日又在關前討戰,不見李廣出馬,惱得二王,叮嚀眾將打關。一聲令下,大炮轟天,將雁門關圍得鐵桶普通,不住攻打,二王又向關上痛罵:“李廣老匹夫聽著,限你旬日,將我邦稅簿、寶珍一一送出,萬事全休,倘若遲延,少不得突破關門,管叫踏平爾國,斬草除根,抽芽不發,休生悔怨。”隻嚇得守軍飛來報知元帥。元帥因折了二員大將、無數漢兵,心中正在憂愁,又聞此報,愁上加愁,連夜寫表申奏天子,出兵救護邊庭,即差人馬飛報進京,不表。
到了教場,漢王下輦,皇後上馬,上了將台,並肩而坐,大小全軍拜見已畢,擺列兩旁聽點,漢王便將朝政托與丞相張文學,幫手親王,執掌朝綱,又叫聲:“梓童,好點將開兵了。”皇後即點鐵花夫人與李能,帶兵一萬,充做開路前鋒,李氏母子領令上馬,帶兵而去。又點十萬精乾人馬,老者不過五十歲,少者不過三十歲。漢王又開內庫,預將餉銀給賞全軍安家,一個個歡聲震地,無不肯效死力,去殺番兵。點將已畢,下了將台,漢王上輦,皇後上馬,手執青銅寶刀,保定禦駕,隻聽三聲炮響,大兵解纜,一眾文武,送到郊野而回。皇後在頓時,好不威風。離了東京,一起前遮後擁,人馬精強,所過之地,秋毫無犯,在路路程非止一日,且自慢表。
這個信兒傳到禦營批示李能耳中,回府稟知母親鐵花夫人,夫人一聞此言,便叫聲:“我兒,想你祖父年事高大,又被困雁門,怎生抵敵得住?我們母子,何不趁皇爺出師,自請去做前鋒,一則代皇家著力,求取功名,二則好去援救你祖父,以解雁門之圍,三則上陣殺些番將,也代爾父報仇。”李能道:“母親言之有理,母親儘管在家等待捷音,隻消孩兒兩柄銅錘,就夠殺番人了。”鐵花夫人罵聲:“牲口,說話又來魯莽,上陣兵戈,非同兒戲,須待為娘同你前去,一同計議而行,方保無虞。”李能諾諾連聲道:“母親既要同孩兒前去,不成遲延,就要本日請旨。”鐵花夫人點一點頭,取過筆硯,寫了一道本章,自請去做先行。將本章寫成,便付李能,入朝呈奏。
護心寶鏡明如月,腰間聚束九絨繩。
臨事未能將國保,不如閨閣女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