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國王謝宰相家,香閨深鎖玉無瑕。
吟詩已畢,又想:“禦弟王龍,身陷番邦一十六年,受了很多痛苦,思了無窮故鄉,撇下三宿妻房。他在背後不知落了多少眼淚,他的痛苦,與奴一樣,向那個奉告?他見了奴,也是不幸;奴見他,也是悲傷。”昭君正想之間,又聽角樓已交四更,昭君見工夫垂垂短了,心內如同小鹿亂闖,因再吟詩一首:
龍榻另貪寵嬖者,當初恩德付流泉。
二首
不幸又增叨叨令,冷風吹落花後庭。
王龍接過三封書,先將頭一封抽出,乃是寄予漢王的,上寫道:
渾如江底撈明月,枉做三春夢一場。
十六年來功方竣,隻為娘娘把香燒。
樹上杜鵑流血淚,林木響得格錚錚。
吟了斷腸詞已畢,俄然想了一會,後笑起來,又吟詩一首:
玉容不似塵一點,擔擱番王十六春。
再抽出第三封書,乃是寄予他父母的,上寫道:
橋下水聲響不住,沖天匹練浪滾滾。
且言昭君打發番王出宮去後,坐定,心中一想:“浮橋已是勝利,隻差禮部卜定日子出去,當時奴要全名節,就不能顧性命了。漢王呀!奴在這裡想你,你在那邊一定想奴,常言:癡心女子負心漢。奴在番一十六載,全無片紙隻字音信到來,漢王你狠心過分了!”說著,不覺二目雙紅,淚如泉湧,悲苦一番。又叫聲:“且住,禦弟身陷番邦,一十六載,進宮日少,不能常常敘話,趁本日番王不在宮中,不免召他出去,叮囑他幾句分彆的話。”一麵叫內侍宣王龍進宮。
因貪繁華花添錦,陡起兵器血染袍。
工夫久戀浮生地,怎辱奴家不壞身。
且說王龍一見昭君跳水,已是魂不在身,今見撈不著屍首,又是非常悲苦,走到浮橋雕欄邊,對著水麵,哭叫:“娘娘呀!你今死在白洋河內,哪個招魂,那個燒紙?漢王並不曉得,林後那裡知情,老國丈又無人報信,不幸身陷番邦,虛度十六年工夫,本日連屍首也撈不著,莫非娘娘芳魂已返故裡麼?”說畢,又痛哭一番。番王見打撈不著昭君屍首,心中非常哀思,又大哭一場。眾官瞥見番王目中出血,趕緊勸住。
雖非同姓沐恩深,姊妹相稱勝遠親。
現在隻要王龍一民氣中明白,曉得娘娘不是來燒香了願,乃是來斷根絕命,可惜番王不悟,還要苦苦逼迫結婚,某欲代向前說出真情,番王怎捨得娘娘尋死,豈不誤了娘娘萬世芳名?某隻好袖手旁觀,不言不語,看著船沉。娘娘呀!想當初和番之時,滿朝文武都不中娘孃的意,單要王龍相伴,雖是微臣份當如此,隻苦殺王龍陷在番邦,十六年不能迴轉天朝,這也罷了,隻是王龍如有娘娘活著,或可回朝,得見漢君,使某伉儷團聚;從今與娘娘在浮橋一彆,不獨此生休想回朝,且流落此地,怕隻怕王龍性命也活不成了。不言王龍一旁思惟,非常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