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聞聲後二句續詩,又震驚苦懷,兩腮淚珠滾滾,叫聲:“禦弟呀,你這兩句詩,又未免慘煞哀家之心了。”王龍一聽昭君此語,隻嚇得在頓時欠身道:“小臣是口中亂道,娘娘休得介懷。”昭君道:“禦弟不須驚駭,誰來罪你?你是出於偶然,待哀家明白說與你聽罷。想你妻房在家,乃是淨水,哀家本日和番,就是濁水了。”王龍在頓時連稱不敢道:“臣妻性本呆笨,娘娘是天賦聰明,不敢與娘娘比較清濁之分。”昭君道:“禦弟又來客氣了,哀家與你妻房,一樣姑嫂相稱,有什高低。”王龍道:“這是蒙娘娘恩情汲引。”昭君又叫聲:“禦弟,你看這嶺名芙蓉,取的好名字,待哀家借芙蓉二字為題,吟詩一首,禦弟可隨題和韻,聊解悶懷。”王龍道:“臣又恐吟詩,以助娘娘悲傷,取罪不便。”昭君搖手道:“無妨事的,哀家與禦弟同是刻苦之人,做出詩來,老是悲傷之語,以助愁腸,詩中有甚麼興頭話?”王龍口稱:“領旨,恭請娘娘吟詩出韻。”昭君又借芙蓉二字,吟詩一首:
青山不管人間事,綠水何曾洗是非。
那日到了芙蓉嶺上,催頓時去,勒馬四下觀瞧,但隻見澗水滾滾,淨水在上,渾水鄙人,心中一想,又是一陣悲傷,不由兀自暗想:“嶺下這水,好似奴家本日景況普通:想奴在家,蒙聖上召奴入宮為妃的時節,比如淨水;現在逼著奴去和番,就是渾水了。還是清濁不分,兩下交換。”因想起悲苦,在頓時順口吟詩一首:
芙蓉嶺上碧波泉,清濁不分擺佈旋。
非常千辛與萬苦,悶煞頓時漢昭君。
看罷此帖,隨風吹去。昭君知是本山地盤顯靈,便令王龍上馬,對山拜謝已畢,仍催馬啟程,昭君在頓時感激皇天保佐,離開虎口。過了太行山,曉行夜宿,趕著路程。
九日登高中國節,番邦隻少好時候。
昭君含悲手捶胸,夢裡相思老是空。
墮淚眼觀墮淚眼,斷腸人送斷腸人。
吟詩已畢,頓時哭彆漢王,王龍也辭主上馬,一眾番使隨後跟著,又是三百兵丁護送,一起長行而去。不幸漢王,眼淚巴巴看昭君出城而去,一陣心苦,悶塞胸中,幾近顛仆灰塵,嚇得兩旁文武內侍吃緊扶住漢王。未知怎生勸轉回宮,且聽下回分化。
眼盼雁門譜昭君曲詩曰:
且言昭君出了東京,一起頓時哀號,時候轉頭,隻等看不見帝都城池,方含悲催馬而行。路上暗想,“夢裡姻緣,不滿一載,鴛鴦無端分離。漢王呀,不幸枕上的海誓山盟,俱付之流水了。”說罷,又是一番痛哭。王龍陪著墮淚,叫聲:“娘娘呀,想娘娘與皇爺另有一載姻緣,不倖臣隻三宿佳耦,即便分離!”昭君又叫:“禦弟呀,你的話兒很欠聰明,一載伉儷,不過如此,三宿伉儷,有什交誼?”王龍道:“娘娘,非是小臣用情太癡,常言:一夜伉儷百夜恩,何況三宿?”昭君道:“你的癡情,還可得遂,隻等送了哀家出關,指日回朝,伉儷便可相逢,怎似奴與漢王,永訣終天,當代再不得相逢了。”說罷,二人相對掩泣。正在抱怨,可愛番使隻是催著趕路,一起路程,心忙似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