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人傳_第140章 曹仁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接著,周瑜率軍橫渡長江,在北岸安營紮寨,與曹仁正式對抗。

曹仁不負所望,大破劉備軍,光複了統統叛變的縣城,勝利穩定了曹操的火線。

甘寧到達夷陵後當即占有夷陵防備戍守,曹仁深知夷陵的首要性,因而派出軍隊包抄夷陵。

曹仁又與史渙等人劫奪了袁紹的輜重車輛,燒燬了他們的糧草,為曹操在官渡之戰中的勝利立下了赫赫軍功。

同年八月,曹操親率雄師到達潼關,與馬超等叛軍隔著關隘安營,後與馬超在渭南交兵,曹仁主動共同曹操的行動,終究擊破馬超軍,勝利安定了關中兵變。

彼時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豪傑並起,年青的曹仁心中湧起一股壯誌豪情,他在淮水、泗水一帶四周遊曆,廣交豪傑,公開裡堆積起了一千多名誌同道合的少年。

黃初四年,曹仁率步馬隊共數萬人進犯濡須,宣稱籌算先進犯東方的羨溪,勝利勾引東吳裨將軍朱桓分兵聲援羨溪。

漢獻帝延康元年,曹丕即位為魏王,拜曹仁為車騎將軍,率領荊、揚、益州軍事,進封陳侯,增邑二千,並前總數三千五百戶。

建安十七年,蘇伯、田銀背叛,曹操派曹仁兼任驍騎將軍,督領七軍聲討田銀等人。

在這些戰役中,曹仁的軍事天賦逐步嶄露頭角,他長於應用馬隊的上風,出其不料地打擊仇敵,不管是迂迴包抄,還是正麵衝鋒,都批示得得心應手,成為曹操軍中的一員虎將,深受曹操的正視。

但曹仁對峙己見,親率一萬人留守橐皋,作為曹泰後盾。

但是,曹操深知曹仁的軍事才氣遠不止於此,他更需求曹仁留在身邊,為本身出運營策、衝鋒陷陣,因而特許曹仁以議郎的身份督軍,持續留在本身的身邊效力。

他先是察看地形,找到了句陽城戍守的虧弱之處,然後親身帶領精銳軍隊建議猛攻。

朱桓斬殺常雕,活捉王雙,曹魏軍在陣前淹死的有一千餘人。

此時的曹仁麵對著龐大的壓力,周瑜、程普帶領數萬人與曹仁隔江對峙,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親身率軍攻打曹仁扼守的樊城,曹仁命左將軍於禁、立義將軍龐德等,駐防樊城之北。

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不下。

這一帶的軍民大多舉兵呼應劉備,曹操為此憂心忡忡。

在曹仁的奮力拚殺下,牛金等人得以得救。

曹仁仰仗前後多次功勞被封為都亭侯。

曹操服從了曹仁的建議,不久後,壺關守將公然投降。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