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地姓氏變遷及文化遺產_第37章 湖北省—汪姓、鄭姓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3、總結

1. 汪姓的發源

2、鄭姓的發源變遷與漫衍

3. 汪姓在湖北省的漫衍

宋朝期間,汪姓約莫有47萬人,約占天下人丁的0.6%,排在第三十二位。汪姓第一大省是安徽,約占天下汪姓總人丁的53%,首要漫衍在安徽、江西,這兩省集合了汪姓總人丁的77%;其次漫衍於浙江、河南,這兩省集合了汪姓總人丁的13%。天下構成了以安徽為中間的皖贛浙豫汪姓堆積地。

喜好中國各地姓氏變遷及文明遺產請大師保藏:中國各地姓氏變遷及文明遺產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嬴姓:西周時,汪為秦國支庶所封的侯國,故城在今陝西澄城,近山西臨猗西南臨晉古城。直到戰國時,汪國還存在。公元前430年魏文侯伐秦,駐臨晉,汪國能夠在此時滅於魏。子孫以國名為氏,這支嬴姓汪氏的汗青起碼也有2400年。

在湖北省,鄭姓也有著深厚的文明秘聞和汗青沉澱。鄭姓住民在湖北省的漫衍一樣遍及,特彆在清江流域等地,鄭姓住民更是浩繁。他們為了遁藏水患、戰役等天然社會變故,沿清江溯流而上,散居沿途及浩繁支流兩岸,構成了奇特的鄭姓文明。

鄭姓的變遷過程一樣是一部活潑的汗青畫卷。自鄭國建立以來,鄭姓就在中原地區繁衍生息,逐步構成了龐大的鄭姓族群。跟著汗青的變遷,鄭姓人丁逐步分散到天下各地,構成了遍及的漫衍。

漆姓帝舜期間,浙江武康地區活潑著一支防風氏部落,夏朝初,防風氏國君為禹所殺,部落向北遷徙。商朝時,防風氏後嗣改姓漆,稱汪芒氏,也稱汪罔氏。到了周朝,部落北移至山東,融入長狄當中。春秋期間,在魯北博興建立鄋瞞國,也叫長翟。汪芒氏以後嗣以汪為氏,漆姓汪氏的汗青起碼有4000年。 -姬姓:商末周文王占據河南魯山的古魯國,封給周公旦之宗子伯禽,是為魯國。傳至魯成公,其庶子公子汪食邑平陽,即今山東新泰縣西北,其子汪誦以父之字為氏,姬姓汪氏的汗青起碼有2600年。

鄭姓源出姬姓,得姓鼻祖是鄭國第一代君主鄭桓公友。鄭桓公原為周厲王的侄子,周宣王的庶弟。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年)封鄭桓公於鄭地(今陝西華縣東),建立鄭國。鄭桓公三十三年(前774年),鄭桓公遷鄭國於河南新鄭,為鄭國的建立和生長奠定了根本。鄭國被韓國滅亡後,國人改姓為鄭,自三國始設滎陽郡以後,天下鄭姓言源流者,皆曰出自滎陽,以是鄭姓的首要發源於今河南中部一帶。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