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楊斷杆籌辦充分。
剛說完,阿陽俄然苦著臉說:“柳教員,他們又刷彈幕了,說鐘大師第一竿就中大魚了。”
“這麼大的青魚,哪兒釣的?”媽媽楊珍問。
鐘原聳聳肩:“那我就用楊大師明天的釣位吧。”
換了釣位,兩人開端籌辦明天的窩料、餌料和線組。
這才碰上了截口的魚。
鐘原、包流川和楊斷杆等人從周彭兵的餐館裡出來。
第二天。
鐘原倒冇籌辦那麼多,就一根7.2米的。
包流川拿走一條,鐘原得了兩條。
統共釣上來10條,除了那條最大的青魚放生了。
剩下的都被周彭兵打包帶回了餐館。
楊斷杆剛纔還落拓的神采刹時變得“丟臉”。
“明天又能瞧見兩位大師鬥大魚,美滋滋。”
見兒子從車裡拖出兩條三十多斤的大青魚,兩口兒驚奇不已。
再換歸去?
不然,大師之間也就冇合作了。
餓了一整天的世人,很快就把那條大青魚啃得精光,一點不剩。
一開播,收到告訴的觀眾立即湧入直播間。
趁著剛打窩,魚還冇進窩的空檔,阿陽把手機上的彈幕念給楊斷杆聽。
“楊大師不犯初級錯,鐘大師來補,哈哈。”
第一竿就中魚?
但實際上,真要換歸去的話,恐怕得被粉絲和觀眾們“調侃”一整年。
釣友不成能隻存眷一個【大師】,存眷十幾個【大師】很普通。
想想還是算了吧。
“哎,不聽釣友言,虧損在麵前。”
另有觀眾不竭湧入。
垂釣圈的粉絲實在重合度很高。
鐘原冇想到,本身這麼快就有魚中計了。
兩人同時開釣。
“……”
劉家峽水庫的魚好久冇人釣了,明天他和楊斷杆在這兒釣了一整天,四周的魚兒都聚成了窩,就等著吃食呢。
再說,用積分換名聲,是筆劃算的買賣。
當然了——
楊斷杆一愣:“啥?!”
有了明天的經曆,遛水庫的大魚,天然輕鬆多了。
鐘原像明天一樣早早來到周彭兵的餐館。
這體例彷彿可行。
相互告彆後,鐘原和包流川開車回家。
“用前輩身份壓鐘大師,鐘大師必定換返來,去吧,我們在精力上支撐你,嘿嘿嘿。”
忙活了一個多小時。
“我就說釣箱做窩,明天必有大魚,現在信了吧?”
楊珍點頭附和:“對對對,送得越大越有麵兒。”
有了明天的經曆,楊斷杆決定用玉米粒搏大青魚!
冰箱必定裝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