箏歌(清穿皇太極)_第179章 情深緣淺(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阿巴泰一行人出城來接駕,皇太極未下坐騎,便問道:“城裡邇來諸事都好?”

金國有很多老牌的貝勒大臣皆是主戰派,對媾和二字嗤之以鼻,也唯有開通仁德如皇太極,纔會甘心樂此不疲地寫了一封又一封的媾和信,招降漢臣,並收為己用。

皇太極徑直往前走,原想是先回一趟汗宮,久久不聞多爾袞的答覆,扭頭看去,隻見他煩惱不已地答:“回大汗,是我之過。之前文館有個漢人女子,是袁崇煥的遺孀……”

皇太極心口一悶。這袁文弼的生母,他曾經派人去錦州探聽過,刺探返來的動靜,甚麼樣的說法兒都有。袁崇煥有兩個女兒不假,但甚少有人曉得他另有個遺腹子,這下想來,崇禎抄了袁崇煥的家,將其家眷全數放逐三千裡,不成能獨獨漏了她另有這個孩子,除非……

“拜見大汗——”

海蘭珠淡然地對那大夫道:“滴血認親,誤判了多少冤案,你可曉得?”

多爾袞躊躇了一下,還是在皇太極耳邊低語了一句,“大梵頃刻孩子,天花冇好潔淨,前些日短命了……”

隻是,這裡到底是當代,她就算如何解釋血液相凝與血緣親疏並無乾係,隻怕也不會有人佩服吧。

庚申,皇太極親率雄師返回盛京。

“這滴血認親,分為兩種。滴骨法,是將血滴在死人的骨頭上,看是否沁入骨內,以判定親疏;另一種叫合血法,乃是取二人之血,至於器皿中,看是否相融——”

這如果換做了努-爾哈赤,或是其他幾位大貝勒,隻怕“媾和”二字不出口,他們這群漢臣也早就冇命活了。更不要說放低姿勢寫信媾和,如許長彆人誌氣滅本身威風的事情了。

皇太極在堂上看著,冇有出聲,心中卻也是一番煎熬。

沈棨在金兵大營目睹了這一幕後,內心是自慚形穢。這大明的虎帳,如果也有如許的民風,豈有丟了遼東的事理?

範文程在一旁焦頭爛額,本來從察哈爾回師的一起都好好的,皇太極也是滿麵東風,歸心似箭。哪想到一回城,就鬨到了朝堂上來。皇太極清楚是對此事求解心切,也胡塗地就承諾了大夫的發起的,他如何勸都不管用。

還未待他答覆,海蘭珠便已渾噩地站了起來,上前將袁文弼從醫內行中抱了過來,輕吻了他的額頭,“彆怕……”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