箏歌(清穿皇太極)_第161章 己巳之變(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兵部尚書梁廷棟請命當即斬殺袁崇煥,以儆效尤。

崇禎帝想要信袁崇煥,卻又曉得,一出錯成千古恨,前有靖康之恥的先例,若他真已通敵叛變,放其部下進城,乃是引狼入室!大明江山,百年基業,不能就此毀於一旦!

詔令傳下去,袁崇煥、祖大壽和滿桂三位大將一同得以入宮麵聖。

群臣紛繁跪地請命,“皇上,千萬不能撤啊!眼下撤離,即是將京師白白送給了皇太極啊!”

……“對漢人而言,‘靖康之恥’是最屈辱的一段汗青。後代的漢人,或許會健忘曾有過一個長久卻光輝的金朝。但他們會永永久遠記得‘靖康之恥’。”

“本汗一向想來這順天府,瞧瞧紫禁城長甚麼模樣,才借道蒙古盟國,奔赴燕京。還望袁督師替我奉告大明天子,勿要惶恐——”

“自古伴君如伴虎,袁督師一腔熱血,堪比嶽飛。但那精忠報國的嶽飛,結局又如何呢?忠義之士,難逃奸臣構陷,靖康恥,尤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大汗請講——”

“方纔交兵之時,小人瞧見皇太極孤身一人,親身到了陣前和袁督師交耳密談,私語很久乃去……”

此言一出,四下唏噓。崇禎終究壓不住火,咬牙說了四個字,“召袁崇煥!”

“這袁崇煥到底想乾甚麼!皇上把遼事交給他,守關倒黴就算了,竟然禍水東引!現在好了,金匪都殺到京師了,他也不想著殺敵,卻一心要進城!”

“這後果結果,本汗在信中寫得清清楚楚。漢人常言以和為貴,本汗誠懇想要與明修好,以劃地界而止兵戈,乃至甘心屈居在大明天子之下。如果當時袁督師好生揣摩,考慮本汗的發起,本日也不必嚇得你的皇上要下詔四海,前來勤王了!”

“如許看來,袁崇煥一起得追擊線路,倒像是在為金兵帶路!”

“皇太極一起揮師南下,超出薊州、通州,目標明白,清楚是企圖直取京師!如果冇法保全皇上,守住幾處關鎮,又有何意義!臣此舉,乃是為了大局著想——”

皇太極自始至終,安閒不迫,麵帶淺笑道:“不過,本汗是言而有信之人,放心,既與袁督師有約在先,本汗馬上就退兵,袁督師也好歸去稟告大明天子京師之圍已解的好動靜。”

幾日交兵下來,袁崇煥在廣渠門的軍隊已是疲憊不堪,金兵若再發強攻唯恐不得侵占,袁崇煥便連番向崇禎請命,懇請讓兵士入城療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