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好正德變法:撿到汗青門生的書包請大師保藏:正德變法:撿到汗青門生的書包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正德六年十月初十,朱厚照捏著《火器耗損月報》,燧發槍啞火率的筆跡被霜氣洇得恍惚,隻模糊可見「較往年有所顛簸」的硃批。案頭《天工開物·五金》攤開至「驗銅」篇,冊頁間夾著王巧兒客歲畫的「墨線驗銅示企圖」,鬆煙墨勾畫的錨形紋路裡,還夾著巧藝齋女弟子們試做的鉛砂試紙殘片。他望著窗外紫禁城的初雪,想起五年前初見王巧兒的場景——當時她十六歲,蹲在豹房廢窯廠用《天工開物》墊著驗銅錘,鬆煙墨沾了半臉,卻指著銅錠對他說:「陛下,鉛砂藏在銅紋折角裡。」
「陛下,」張忠捧著尚工局急報,「巧藝齋女弟子驗銅偏差未達預期,鑄炮合格率暫未衝破。」朱厚照皺眉,目光掃過「紅衣大炮炸膛數門」的記錄,想起上個月王巧兒在永春齋幾次點竄的「連環固炮」圖紙——那是她從《天工開物》「舟車」篇的錨鏈佈局獲得的靈感,現在正由巧藝齋女弟子們以琉璃模型摹擬推演。他摸出王巧兒新送的「鬆煙墨驗銅包」,內裡是她手繪的《女匠驗銅圖譜》,圖文並茂地將驗銅要訣轉化為女紅般的邃密步調。
「傳旨,」他將手冊塞進《後宮匠作實訓條例》,「命巧藝齋女弟子持「工」字腰牌駐尚工局偏坊,王巧兒隔簾親授驗銅心法。」張忠領命時,朱厚照瞥見其腰間「匠作監」腰牌的簡化錨紋——這是王巧兒為女弟子設想的「巧藝」標記,錨尾三道刻痕對應「一描、二染、三驗」的女匠工序,既合宮規又藏匠意。
夜更深了,朱厚照摸出《天工開物》手稿,泛黃的紙頁間夾著王巧兒的女弟子算籌記錄——她們用刺繡針法標記銅料密度,竟比傳統算籌更清楚。他俄然想起五年前她在豹房說的話:「匠人鑄器,要像書裡寫的「巧法造化」。」現在這話,正由一群拿慣繡針的女子,在後宮的琉璃燈下悄悄踐行。
次日卯時,張忠捧著尚工局捷報:「陛下,巧藝齋女弟子駐局指導後,鑄炮良品率已有轉機!」朱厚照望向永春齋,見竹簾上映出女弟子們調試錘秤的剪影,發間鐵錨簪換成了琉璃珠釵,卻一樣在晨光中透著堅固。他摸出火銃模型,扳機護圈刻著新紋——那是女弟子們用繡花針刻的「巧」字暗記,雖纖細卻透著不伏輸的巧勁。
酉時,永壽宮。劉貴妃抱著載鈞皇子,望著窗外初雪:「巧藝齋的女人們可還順利?」王巧兒點頭,腕間「工」字鐲輕觸琉璃鐲:「已讓青禾帶弟子按《天工開物》「五煉法」製試紙,新製的「鬆煙燻銅法」能減鉛味七成。」她摸出便攜驗銅盒,盒麵「鳳錨」紋是劉貴妃所贈,翻開可見女弟子們用胭脂盒改製的微型驗銅皿,試紙邊沿泛著淡藍——那是她們昨夜熬夜調試的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