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_第60章 耕戰興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巳時,鐵錨水車試運轉現場,王巧兒扶著女兒朱瑢,看青禾轉動水車把手。鬆木齒輪咬合聲清澈,十二片裹鐵葉輪按林夏條記「齒輪傳動」道理改進,打水效力較傳統翻車晉升五成。「葉輪角度須依《農政》「水勢九等」調校!」她揚聲提示匠人,「春季灌溉抬升三尺,方合「上田畏旱,下田畏澇」之法。」楊廷和盯著水車鐵架「工」字火漆印,咳聲道:「巧妃娘娘,此鐵若轉鑄火炮……」「楊首輔可知,」王巧兒摸出算盤,「每畝粟米減產一石,可換精鐵三斤。京畿十萬流民按區田法耕耘,後年淨增鐵料三十萬斤,足供尚工局專事鑄炮。」老首輔捋須不語,目光落在水車軸承的「聽聲驗銅」標記上——那是牛二虎體係化驗銅術的民用分支,與火器驗銅標準嚴格辨彆。

酉時,田埂邊,青禾蹲在地上以「繡紋驗鐵法」檢試新鑄鋤頭。繡繃「禾」字紋樣僅作質量標識,與火器防滑紋的彈道暗碼完整辨彆。「傅姆你瞧,」她揭示鋤頭尾部的驗銅斑,「農器驗銅隻查耐蝕度,不及火器驗鉛之緊密。」王巧兒撫過女兒足底鉛斑胎記,忽憶林夏條記「專業合作」之說。遠處朱厚照與牛二虎論「糞力返田」,龍袍沾泥,老匠人鉛斑手比劃施肥間距——此時他們不談火器,隻論農耕。她輕笑,匠人與帝王的對話,終究在田埂邊找到了農器與火器的分界。

申時,周洪謨率禦史台官員突入,官服沾著田間露水:「陛下!鐵器儘付屯田,邊軍器銃恐匱乏!」朱厚照指向遠處獨立運作的火器工坊:「卿看那處,十萬斤精鐵換粟米之策,正為邊軍攢鐵。」他展開《鐵器分置條例》,「農器用「三煉熟鐵」,火器用「五煉精鐵」,分爐冶煉,互不混合。」楊廷和彌補:「農器鑄「工禾」紋,火器鑄「火德」紋,標記有彆,匠戶各司其職。」他望著青禾指導流民利用「繡紋驗糧銃」,此銃僅用於測量糧食品格,槍管無膛線,與軍用火銃的「螺旋紋膛線」技術完整區隔。

朱厚照踩著剛收割的粟米秸稈,望著麵前連綿十裡的屯田大營。《農政全書》改進版已在京畿匠人圈內部刊印,林夏條記裡的「代耕架改進圖」被硃筆圈注的陳跡猶新,現在正化作田間縱橫的鐵犁陳跡。「張忠,」他指向遠處調試「鐵錨水車」的匠人,「按巧妃依《農政》所著「區田法」冊子分發,每畝開溝須合「方五斜七」之數,深翻一尺五寸,糞肥按「一鬥熟糞覆根」施足。」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