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_第208章 代王回藩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船過巴拿馬地峽時,瓦伊納的信鴿群送來觸感輿圖,用羊駝血標註亞馬遜叛軍的「聖樹要塞」位置。代王展開輿圖,發明印加巫師已用震波典禮標記出雨林地脈節點,與工器監的聲紋勘察成果偏差極小。「傳旨,」他向印加使節遞過青銅聲紋聽筒,「封瓦伊納為「安第斯工器大祭司」,許其在聖山建立「觸感工器學院」,傳授青禾盲文與聲波馴獸術。」登岸當日,印加軍人身著工器監用南美藤蔓與橡膠複合製成的「防鉛藤甲」佈陣,內襯咖啡渣炭層,既合適土著「聖樹庇護」信奉,又能吸附鉛毒,被稱為「雷鳥之羽」,與神銳銃營構成獨特的混編陣型。代王重視到軍人們將聲紋聽筒掛在鷹羽冠下,聽筒外殼的工禾紋被雕成太陽神射線,而槍管上纏繞著印加「戰役結」——這是技術與信奉的奧妙均衡。

「大人,景王的貢船也在裝貨。」副官遞來望遠鏡,遠處日本貢船上的「能樂工器舞」麵具在陽光下閃動,「他們運來的鉛礦裡摻著富士山熔岩,工器監說可煉出晶矽銅。」代王冷哼一聲,摸出袖中巧太妃的密信,信末「地火需以律呂鎮之」的講明旁,畫著印加雷鳥銜齒輪的圖騰——與他腕間銀鐲上的紋路分毫不差。

代王的座艦「火德星象號」停靠在天津衛船埠,船身覆著印加「雷鳥」圖騰與工禾紋的複合裝甲,煙囪噴出的煙霧混著紅樹林炭的香氣。船麵上,神銳銃營兵士正在調試「驅蚊聲紋器」——形如安第斯神鷹的青銅哨,可發射極高頻次的音波(十萬赫茲),覆蓋半徑百丈內的雨林蚊蟲,其道理是操縱蚊蟲對特定高頻聲波的趨避性。明瞳炮隊則在組裝拆解式臼炮,炮身刻著「黃鐘律」音高刻度,發射時需共同磬尺校準頻次,可穿透三百年樹齡的亞馬遜紅木,其道理是通過聲波共振減弱木質佈局強度。

「開炮前先吹打。」代王命令。神銳銃營的「雨林樂隊」架起青銅磬尺與陶製隕笛,奏起印加民謠《地火頌》的旋律。明瞳炮的鸚鵡螺共鳴腔隨之震顫,炮口噴出的白霧竟凝成「因蒂神杖」的形狀。當樂曲行至徵音飛騰,三十門臼炮同時發射,次聲波與旋律共振,竟將整片樹冠震成齏粉,而樹下的聖樹卻因頻次相和安然無恙,其道理是次聲波與樹木固有頻次產生共振,挑選性粉碎目標佈局。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