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_第201章 火德遺民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穀雨時分,南京欽天山觀象台內,欽天監正周應秋摔碎剛收到的官方丹方,釉裡紅瓷片濺在《鄭和帆海圖》覆成品上。「此乃仙術凡夫不成輕試!」他指著丹方上的「硫硝三七分」講明,「必是鄭公公船隊祭海時,星君親授的水雷秘傳。」一旁的《農政全書》訂正本攤開著,「馬鈴薯蒔植法」的頁腳被人用硃砂講明「星君賜糧」,在他眼中這是「天人感到」的鐵證。工器帝朱載鈞的密旨突但是至:「火德仙術可利國,著欽天監編錄為《大明格物錄》,以正視聽。」周應秋望著觀象台頂的銅製渾天儀,儀身新刻的「工器十八年造」銘文與台下正德期間的「火德星君禦製」刻痕交相疊映,卻隻當工器是火德的現世彆稱。

工器十八年春,腐敗時節的武當山隱雲觀內,老羽士李守真對著正德天子的衣冠塚焚香,道袍下藏著半本《火德仙經》——紙頁間夾著正德二十二年天子親賜的黃綾密詔,上書「火德興國,代天巡工」。塚前石案上擺著鏽跡斑斑的齒輪、結晶狀的硫磺塊、用阿拉伯文標註的星圖殘片,皆是正德生前宣稱「火德星君托夢於天壇」所得的「神器」。「星君借陛下之口傳下天機,」他對徒孫小順兒低語,用犀角勺舀起鉛丹與硝石的異化物,「這「神火飛鴉」的配比,乃二十八宿方位與五行生剋之妙。」小順兒盯著丹爐裡躍動的藍焰,想起山下傳來的動靜:工器監正在推行「燧石燃燒器」,而在他耳中,這不過是「星君新賜的取火仙術」。

小滿時分的揚州官方,小順兒跟著師父潛入燒燬的火德祠,牆上「火德星君降世,複周禮於天下」的標語已被「工器興國」的海報覆蓋。李守真用《火德仙經》墊著丹爐,爐中熬製的不是靈藥,而是按經中「膠凝於火,水不能侵」記錄煉製的「火德金膏」——鬆脂與硫磺共煉的防水膠。「看這配比,」他用竹片挑起黏稠的膠狀物,「當年鄭公公寶船的「防水帆布」必是如此製成。」話音未落,錦衣衛的火漆密令破門而入:「欽天監需火德祠「仙爐」鑄炮,著速速入京聽用。」小順兒看著師父藏起的《火德仙經》,書脊裡掉出張泛黃的紙條,上書「星君秘火」四字,隻當是符咒殘片。

立夏時節的紫禁城工器閣內,長公主朱瑢從南洋送來的信中夾著片巴西紅木,朱載鈞用它撥弄著禦案上的正德懷錶式日晷,錶盤內側原有的「火德元年」字樣已被磨去,重刻「工器起始」。張居正展開《江南官方信奉調查陳述》:「姑蘇府火德祠仍有千人會,他們稱陛下能「借星君之火熔西洋鐵」。」「父親當年以神道啟民智,」天子敲擊著日晷上的齒輪,「現在當以工器繼仙術。」遂傳旨:「將鄭和寶船遺址列為「火德前驅聖地」,火德祠一概改祀「大明帆海先賢」。」案頭的《正德遺訓》翻開著,「夫火德者,乃工器之象」的硃批下,新蓋了工器監的火漆印,成為「星君托夢」的官方註腳。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