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墓獸_第四十五章 蘭亭集序(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第六個字“之”,幾近是被壓扁的字形,上緊下鬆,輕筆出鋒,獨一無二,妙不成言。這一點一橫撇一捺,戔戔三個筆劃的“之”,倒是任何書法大師都冇法企及之意境。齊遠山雖是甲士,平常也愛臨二王的帖子,看到這個“之”,嘴唇已然顫抖,就差收回驚呼,卻被阿海一把堵住。

也群賢畢起碼長鹹集此地

中山的麵孔也變得慘白,十角七頭鎮墓獸湊過來三個腦袋,想要看看這張紙上究竟有何幺蛾子?

齊遠山順手抓起一個甕缸中的卷軸,在馬燈下緩緩展開,倒是雋永娟秀的王羲之體行書,看筆鋒似是女子所寫,氣勢卻賽過鬚眉男兒。他細細瀏覽此中筆墨,發明記敘的滿是宮廷平常,既有後宮生涯,也有帝王宴飲,細節之周到,遠非新舊唐書所能比。阿海也湊過來看,才發明題目有《垂拱集》三字。

齊遠山看著藍田玉匣說:“莫非李治違背了李世民的遺言,而將《蘭亭集序》留了下來?冇有陪葬到昭陵地宮當中?”

背麵另有24列筆墨,統共28列。齊遠山的雙眼如同拍照機,已從第一個字“永”掃描到了最後一個字“文”,總計324字。

“莫非說……這是武則天本人的手跡?”

“天皇大帝是唐高宗李治的諡號。”齊中山解釋道,“這具棺槨裡安葬著乾陵的男仆人,唐朝第三位天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女皇武則天的丈夫,終南郡王李隆麒的祖父。”

阿海做了個噤聲的手勢,隻要看,不要說。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連珠印後,第一列筆墨,自上而下——

齊中山皺起眉頭說:“現在存世的《蘭亭集序》隻要摹本,最聞名莫過於唐太宗期間的宮廷書法家馮承素的摹本,硬黃紙鋪於真跡上,雙鉤廓填,幾無半點差彆,如同後代之拍照,又稱‘神龍本《蘭亭集序》’,現藏於故宮。”

“李治留下《蘭亭集序》或許就是武則天的意義?待到李治駕崩,便將這寶貝伴同玉哀冊一起,供奉於天子棺槨之前。”

誰的棺槨?形狀如同一座鬥室子,裡頭必定還套了好幾層棺材。阿海與中山謹慎環抱一圈,察看高台四周情勢。

“此為唐太宗的‘貞觀’連珠印!”

齊遠山爬上高台之巔。冇有設想中的亭台樓閣,也冇有奇技淫巧的物件,更冇有金山銀海,隻要一口方剛正正的青銅棺材。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