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趙雲也聽到了時人的一首詩:“沉沉熟睡我中華,哪知愛國即愛家,百姓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眼看條約上的日期即將到期,如此賣國的事情,眼下已經投奔趙雲的薊縣那些高層敢持續實施嗎?
料想當中麼,日本一向如此固執,以是也冇啥好不測的。料想以外是,如本日軍在遠東但是被蘇俄、白俄兩股權勢給管束著,此次竟然連口水仗都不打,就直接扇了薊縣當局一個清脆的耳光,就不怕招惹民國的北洋軍?
吳佩孚的步隊進入四川,孫傳芳的步隊進入廣東,令本來不知北洋軍短長的西南互保,變得立即直麵南邊最強大的兩支北洋軍。
讓趙雲不由的想起了,那首“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這首《七子之歌》中的“七子”指得就是當時被列強兼併的七塊地盤:香港、澳門、台灣、九龍、威海衛、廣州灣(廣東湛江)和旅大(旅順、大連)。
就眼下的環境來看,徐世昌前前後後的“調兵遣將”,也隻能說是規端方矩,冇有涓滴不對。他是想打打國際牌、公眾牌,可惜日本底子就不睬,直接乾脆利落的一巴掌。
能夠說9年前的日本水兵在噸位上就能夠完勝中原水兵,並且在人才上,中原彷彿就清廷老將薩鎮冰、1921年代替薩鎮冰出任水兵總長的李更始,率軍遠揚的程璧光能夠挑挑大梁。
“我是真有點憐憫那位徐世昌大總統……”因為趙雲的橫空出世,第一次直奉戰役今後,固然是直係得勝,節製了薊縣當局,但吳佩孚卻被逼走南邊,長於在北洋軍閥各派係的鬥爭中,以元老身份和居間調和者的角色因勢把持的徐世昌持續當著他的大總統。
如果是他們出馬的話,消弭這個合約,完整冇題目。但令趙雲頭疼的題目是1904年2月8日,日軍偷襲旅順口,日俄戰役發作。顛末極其慘烈的戰役,日軍篡奪旅順口軍港。以是該條約的統統者已經從沙俄換成了日本,要曉得對上日本,就冇這麼好說話了。
而中原依仗的國之利器,中原水兵自甲午以後就冇爬的起來,固然說甲午戰役後清朝水兵向德國采購了海容、海籌、海琛三艘防護巡洋艦
而此中的威海衛,在1898年7月,中英簽訂的《訂租威海衛專條》中租借給英國25年。也就是說在7月1日前,中原薊縣當局還得去和英國人談,租借威海衛到期的事情。而明擺著,如果日本人的先例一開,前麵的幾個租借地就一個都彆想收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