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捧著參茶,趙雲微微點了點頭,實在他並不如何焦急於戰況,他隻是想再次摸索一下,羅科索夫斯基才氣是否能夠擔負起西征的重擔。畢竟比起戰況順利與否,羅科索夫斯基的才氣如何,這纔是趙雲最最體貼的。現在趙雲部下就缺人才啊!
以是在我們的麵前隻是一堆“駭人的數據”,五十萬?哼!我看連十萬可戰之兵都冇有!”
想想吧,設備這些白俄的兵器都是從中原軍閥的手中換來的二手貨,想想那些中原軍隊的戰力,我們便能夠衡量出白俄軍的戰力了。
一進車棚,趙雲立即接過邵老二遞來的高麗蔘茶,一口一口地喝著,臉上儘是愁悶的神采。一旁,另有一個臨時雇用來擔負俄語翻譯的小伴計,不時在棚內的火盆內增加柴火,但願讓棚內變得更加暖和。
至於“1888式委員會步槍”這款槍支,遭到法國“勒貝爾1886”的刺激,德國為了保持軍器的搶先職位建立了一個“步槍實驗委員會”,設想一款新的步槍――“1888式委員會步槍”。這也是中原第一款國產步槍,因為委員會步槍有一個庇護槍管的套筒,就被中原人俗稱為“老套筒”。1904韶中原的漢陽兵工廠對此槍停止了改進,去除了槍管外的套筒,稱之為“漢陽造”!委員會步槍把多種設想揉合在了一起:槍機是斯班道兵工廠由奧天時的“m1888曼利夏步槍”改進而來;彈倉、5發漏夾,槍彈必須用漏夾裝填,漏夾留在彈倉內,打光前不能再裝,也是改進自“m1888曼利夏步槍”;槍管膛線根基就是是仿造“勒貝爾1886”的,新無煙槍彈改進自瑞士設想的7.92mm無底緣瓶頸彈……一樣也是數量不明。
“以是取不取新西伯利亞都無關緊急!我軍雖有五十萬之眾,可大多是步兵,矯捷力不敷,三天的時候內底子趕不到新西伯利亞。與其將這支步隊華侈在路上,不如把他們也插手攻城的步隊。
“原・・・・・・本來如此・・・・・・”聽紹林這麼一闡發,世人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都對紹林對於戰局相稱靈敏的掌控感到佩服。
在間隔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城二十裡擺佈的白俄軍大帳前,趙雲四下打量著這座在倉促之間便製作的營寨。
實在這純粹是廢話,這門重炮,實在是一種巨型臼炮,也就是趙雲在金陵的時候對於英軍炮艦的那種。在外蒙又顛末端前期俘虜而來的蘇俄技術專家的改進,固然僅僅是小小的竄改,那也是融會了蘇俄一貫簡化的伎倆,將這門重炮的底盤改的更合適運輸了!不過,麵對羅科索夫斯基滿口的歌頌之詞,趙雲湊過來提示了一句,“彆覺得隻要這一門,我此次一共為你籌辦了五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