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浩邊走邊轉頭看了看遠處的皇城,心中猜想著李世民見到製鹽之法時的態度,本身今後的大唐之路這就要開端了。
麵如冠玉,眉似臥蠶,鼻直口方,頷下微須,儘顯儒雅之態。
翻開袋口,看到內裡如雪普通白的鹽,房玄齡大驚,忙拿著袋子走到幾案前,
無筆墨紙硯,想是不在此處辦公。其上置香爐,青煙嫋嫋。側有屏風,繪山川人物,精美絕倫。
房玄齡來回踱步,似在思考側嚴峻之事。
半晌後,他停下腳步,慎重地對秦浩道:“公子有如此大才,不知可願為朝廷效力?”
閒事談完三人落座,房玄齡開口道:“不知公子年事多少?可有表字?”
房玄齡見秦浩不卑不亢,眼中儘是讚美之色。
走出房府,二人見已近酉時末,坊門將近封閉了,都不再言語,出了務本坊時,二人分開各自回家。
讓丫環上了茶,對二人道:“二位在此稍坐,老爺早就得知二位的事了,
方自宮中返來,又聞你二人已至府中,未及改換官服,便來見二位了。
房府前,王玄策與門子遞上了拜帖,又說了二人的身份。
況汝品德高貴,吾亦求之不得也,然今暫勿提拜師之事,待吾擇一穀旦,使老友俱聚為之見證,方得名正言順,且會有更大之助力。”
回身對秦浩道:“此鹽果然為汝便宜乎?”秦浩微微點頭,笑著不語。
方今下山,至長安未及數日,師父老人家未曾予我起表字,如房公見獻鹽之功尚可,不知為我起一表字可否?”
帶著二人進了天井,來到了偏廳中。
前幾日吾歸長安時,見城門處災黎麇集,聞是關內大旱,且遭蝗災,未知朝廷欲如何措置。
望徒兒而後修身立德,不負此字深意,以匡扶公理、造福百姓為己任,揚吾門之榮光,成濟世之偉業。”
“恩,去吧,明日要早些起來,如若陛下召見,莫要遲誤。需整肅衣冠,以恭敬之態應召。”
門子一聽是老爺交代要召見的人到了,趕緊將拜帖遞給小廝去稟報老爺。
房相見二人如此聰明,一點即透,高興不已,忙托了托手道:“不必大禮,吾乃見才心喜,且汝樸拙無偽,直率無曲,吾甚喜之。
早聞房相待人溫暖,複具雷霆手腕,以天下為公,故才通過二弟求見房相,望房相互助。”
說完肅立不言,望著房玄齡。
王玄策望瞭望秦浩,不曉得要不要兄長開口報告,
昂首看著房玄齡,突發奇想,坐直身子回道:“房公容稟,浩前一向隨師父雲遊,後於終南山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