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李望仙對此不覺得意,看得很開,以為能習武有能習武的好,不能修行有不能修行的妙,如許一來,他便能夠用心致誌地來研讀道經了。
正在世人沉浸於那幅畫卷的意境時,隻聽賞寶台上的喜多多俄然驚呼一聲:“如何能夠?這不成能啊?”
整幅畫,白雲夕照,青山綠水,道人青牛,多之一分則繁亂,少之一分則蕭瑟,完美融會在一起。
“那麼李望仙呢?”喜多多又道。
這一戰,九天裂,渾沌開,六合暗淡無光。
“甚麼?你說這幅畫是李望仙畫的?!”此言一出,世人無不嘩然,比之先前溫涼珠給他們的震驚,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是,魔主魔威滔天,以一敵眾,打碎佛門兩大佛陀金身,重創三宗掌教,逼得玄門五派封閉廟門。
為了晉升李望仙的武道境地,真武宗高低可謂煞費苦心,既是洗經伐髓,又是真意灌頂,既是天材地寶,又是神丹靈藥,但即使如此,李望仙的武道進境亦極其遲緩。
時真武掌教身受重傷,護教長老叛變,一時群龍無首,滅宗期近。
李望仙出身道門三宗之一的真武宗,乃當時真武宗蓮花峰掌教最小的弟子。
當時,魔道勢盛,正道陵夷,魔山魔主以無上偉力,結合邪魔九道,左道三十六門,禍亂江湖。
春秋萬載風騷事,自望仙開,自青牛始。
昔年道祖騎青牛,出函穀,紫氣東來八萬裡,天魔隕落如大雨;
這僅是李望仙十歲之時,獨上東崑崙,與玄清道妙上人講道辯經後,玄清道妙上人有感而言。
以是,單以申明而言,李望仙無疑比離恨天更具傳奇色采,亦更廣為人知。
青山綠水,調和天然;
畫中,一個道人騎著青年,迎著夕照餘暉,白雲悠悠,向遠處行去。
真武掌教成仙以後,傳位於李望仙,李望仙接印後三年,掛印而去,效仿昔日道祖,騎牛西上,過函穀,開天途。
李望仙手執道經,騎牛下山,出峰而凝陰神,過廟門而成宗師,至山腳而成賢人。
最後,無人知其勝負,隻知那一戰後,魔主返回魔山,閉死關不出,魔道群龍無首,天然樹倒猢猻散,正道順勢一鼓作氣,清除群魔,還江湖於朗朗乾坤。
神仙騎行,清閒安閒;
統統人都覺李望仙瘋了,唯獨真武掌教見之,放聲大笑。